福利小说口号万岁在线阅读由孔庆东提供
被窝小说网
被窝小说网 架空小说 玄幻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科幻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穿越小说 重生小说 综合其它 仙侠小说 耽美小说
小说排行榜 灵异小说 总裁小说 短篇文学 经典名著 竞技小说 校园小说 推理小说 乡村小说 武侠小说 官场小说 同人小说 言情小说
好看的小说 娇凄出轨 山村风蓅 落难公主 蒾失娇凄 绝世风流 甜蜜家庭 校园邂逅 滛虐乐园 锦绣江山 都市后宮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被窝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口号万岁  作者:孔庆东 书号:44826  时间:2017/12/12  字数:10004 
上一章   撕开的黎明:狂飙为谁从天落    下一章 ( → )
  公元1919年5月3⽇的深夜,国立‮京北‬大学雄浑而沉重的红楼內,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礼堂內外挤満了‮京北‬各⾼等学校的‮生学‬代表。一位名叫邵飘萍的记者朗声道:“现在民族命运系于一发,如果我们再缄默等待,民族就无从救亡,而只有沦亡了。北大是‮国全‬最⾼学府,应当⾝而出,把各校同学发动起来,救亡图存,奋勇抗争。”众人听了,悲愤加,有的顿⾜捶,痛哭失声。一个‮生学‬走上前去,动得说不出话。只见他“刺啦”一声,撕下一大块⾐襟,举起中指,一咬而破,挥指在⾐襟上⾎书下四个大字:“还我青岛”

  便爆发了响彻整个‮国中‬20世纪的“五四”运动。

  如果说“五四”是20世纪‮国中‬的黎明,那么这个黎明到来的时候,20世纪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分之一。黎明期究竟有多长,从未有人界定过。假如没有呼唤,没有呐喊,黎明会不会自动到来?当人们呼喊过,撕裂过,冲锋过,仆跌过之后,这便成了一个值得冷静思考的课题。

  “五四”的意义,远非赵家楼的一把火所能概括。如果站在“五四”⾼xdx嘲甫歇的1921年来近距离地回瞥“五四”就会发现,刚刚过去的五六年,已然从文化穹庐上撕下了一块遮天蔽⽇的⾎腥之幕,这才使得20年代的‮国中‬,开始呈现出一片“初⽇照⾼林”的早舂气息。所谓“五四”并不是公元1919年舂夏之的一个⽇子,而是古老的‮华中‬文明“灵童转世”进⼊一个生机的崭新文化时代的胎动期。

  提到“五四”人们都会想起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但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名字决不能忘记,那便是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一字孑民,浙江绍兴人,著名‮主民‬⾰命家和教育家。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

  蔡元培到‮京北‬大学担任校长。他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改⾰,实行教授治校,鼓励学术研究,为新文化运动开辟了一个宽广良好的言论空间。

  蔡元培说:“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学府。”他的办学方针是:“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蔡元培的治校方针,实际上为新思嘲、新文化开拓了阵地。他当了北大校长后就聘请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任文科学长,李大钊为图书馆主任。还有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家都先后到北大任教。但同时,北大也有一批以刘师培、辜鸿铭为代表的所谓旧派教授。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上一节课的教员西装⾰履,下一节课的教员则长袍马褂。比如辜鸿铭,他讲的是英国文学,脑后却拖着一条辫子,因为他是拥护満清帝制的…

  事实上,绝对平等的空间是不存在的,任何平等都必然有其现实倾向。在蔡元培这位国民元老的“平等空间”里,实际获益的乃是一批‮国中‬共产开天辟地的‮导领‬人。

  ‮国中‬共产第一任总‮记书‬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在‮国中‬共产诞生之前,他就已经是文化界赫赫有名的领袖人物,以至于一些害怕他、仇视他的人把他叫做“陈独兽”或“陈毒蝎”他在1904年创办《安徽俗话报》,致力于‮醒唤‬民众。曾加⼊孙中山‮导领‬的同盟会,参加辛亥⾰命。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陈独秀被捕⼊狱,险些遇难。虽然共和代替了帝制,但萎靡不振的五⾊旗下,整个‮家国‬仍处于內忧外患的相煎迫之中。一次次⾰命的失败,使陈独秀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陷⼊苦苦的思索之中。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命,而‮国中‬要成为真正的现代強国,需要一场自下而上的普遍的国民思想⾰命。

  1915年9月,一份《青年杂志》在‮海上‬创刊“五四”新文化运动由此揭开了序幕。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随主编陈独秀迁至‮京北‬大学,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核心刊物。

  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指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人⾝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则人⾝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由此向青年提出六点希望:

  自由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这六点希望包含了‮主民‬、科学、开放、⾰新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內容。

  陈独秀号召20世纪的青年,彻底清除做官发财思想“精神上别构‮实真‬新鲜之信仰”他主张当今的教育方针是:

  当了解人生之真相。

  当了解‮家国‬之意义。

  当了解‮家国‬与社会经济之关系。

  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陈独秀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斗不屈,体魄強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为活,顺率真,不饰伪自文”的新国民。

  在《我之爱国主义》一文中,陈独秀指出:

  今⽇之‮国中‬,外迫于強敌,內于独夫…而所以迫于独夫強敌者,乃民族之公德私德有以召之耳,试观国中现象,若武人之政,若府库之空虚,若产业之凋零,若社会之‮败腐‬,若人格之堕落,若官吏之贪墨,若游民盗匪之充斥,若⽔旱疫病之流行;凡此种种,无一不为国亡种灭之源。

  由此陈独秀提倡“勤、俭、廉、洁、诚、信”几个大字,作为“救国之要道”

  一旦发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那么,不论这个文明曾经有过怎样的光荣,都不能不使人深刻反省它的积弊。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将近80年的时间里,‮国中‬人一方面努力变法图存,另一方面也努力用自己的传统文化去抗击和消解外来的西方文化。齿轮上的新油和旧泥融在一起,挂钟上的1234和子丑寅卯并列在一起,北洋⽔师的德国大炮上晾晒着禽飞兽走的大清官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使许多人仍旧沉醉在‮华中‬文明天下第一、外国鬼子都是无君无⽗的禽兽的信之中。

  然而,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国中‬还是一次接一次地战败。圆明园的火光中,大清士兵被砍瓜切菜般‮杀屠‬的哀号和叫骂中,不平等条约像雪片一样地堆积起来。义和团运动几乎把所有的‮国中‬传统文化都抬了出来,从孔子的“尊王攘夷”到佛家的如来济世;从五行八卦,到画符念咒作法;从桃园三结义,到唐僧四师徒。集合了姜太公、诸葛亮、赵子龙、岳飞、梨山老⺟、西楚霸王、九天玄女、托塔天王、济公、武松、⻩天霸、秦琼、杨家将、观音菩萨直到⽟皇大帝这样一支強大得无以复加的队伍。结果,还是一败涂地。

  这便使20世纪初年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对于我们所珍爱的文化传统,必须进行一番认真的清理和变⾰了。鲁迅说:

  “不能⾰新的人种,也不能保古的。”

  但是,这一本来并不深奥的道理,‮国中‬人直到今天也并不明⽩。能够怀着“保古”的目的去“⾰新”就已经算是开明之士了。于是,大多数人都感到了“撕裂”

  其实,就在“五四”前后,统治‮国中‬人大脑的,还是纲常名教和鬼狐报应。辛亥⾰命驱逐了満族的皇帝,但并未触及‮国中‬人大脑中的皇帝。1916年袁世凯要称帝,1917年张勋要复辟,这些“壮举”并非是毫无民意基础的纯闹剧。拥护帝制的壮士中,不乏辛亥⾰命的功臣。曾经被视为的康有为,此时却大力宣传要把孔教定为国教、列⼊宪法。在失去了皇帝的人心惶惶中,人们对心中的皇帝的依赖变得更急迫、更虔诚了。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说:“腐旧思想布満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针对各地兴起的祭孔读经热嘲“五四”新文化运动集中锋芒批判了这股逆流。最早反对把孔子学说定为一尊的文章是易⽩沙的《孔子平议》,随后更多的人投⼊进来。

  巴金和茅盾等人的小说里,描写过“五四”时期闭塞保守的四川人文景观。就在此时的四川,却产生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批孔急先锋,他的名字叫吴虞。

  吴虞(18711949),字又陵,四川新繁人。他1906年留学⽇本,回国后在成都任教。《新青年》最初发行到成都时,只有5份,吴虞和他的‮生学‬各买了1份。

  吴虞深深地为《新青年》所昅引,积极投⾝这场文化变⾰。他发表了《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据论》、《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辨孟子辟杨墨之非》、《对于祀孔问题之我见》、《吃人与礼教》等文章,对封建旧文化旧礼教进行严厉的批判。他说:

  二十四史,徒为帝王之家谱,官吏之行述,陈陈相因,一丘之貉。…知有君主而不知有‮家国‬,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恢张君权,崇阐儒教;于‮民人‬权利之得失,社会文化之消长,概非所问。历史即为朝廷所专有,于是舍朝廷之事,别无可记。

  呜呼!孔孟之道在六经,六经之精华在満清律例,而満清律例则欧美人所称为代表‮国中‬尊卑贵阶级制度之野蛮者也。

  天下有二大患焉:曰君主之专制,曰教主之专制。君主之专制,钤束人之言论;教主之专制,噤锢人之思想。君主之专制,极于秦始皇之焚书坑儒,汉武帝之罢黜‮家百‬;教主之专制,极于孔子之诛少正卯,孟子之拒杨墨。

  吴虞犀利地指出了儒教与专制的关系,特别对封建统治者借作护命符的孔子学说进行了勇敢的质疑和批判,打破了封建圣人的偶像,因此被胡适称为“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英雄”

  ‮国中‬共产创始人中的“南陈北李”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他发表的《孔子与宪法》、《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乡愿与大盗》等文,反对把孔教列⼊宪法,指出儒家“三纲”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是“专制政治之灵魂”但同时李大钊说明:“余之抨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也。”

  其实这是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的共识。他们都认为孔子本人在历史上是圣哲,是伟人。陈独秀曾规劝青年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吴虞也说过孔子是当时之伟人,李大钊说孔子是其生存时代之圣哲,其学说亦⾜以代表当时之道德。还说孔子如果活在今天,会创造出新的学说以适应现代社会。可见他们并非像今天一些无知学者凭空想象的那样全盘否定孔子,而是认“五四”为孔子的许多思想不适应于今天,并且儒家只是‮家百‬中的一家,不能定为一尊,陈独秀、易⽩沙、吴虞等人都很推崇墨子的思想。在“五四”先驱的意识里,国学的范围要比孔学的范围大得多。在今天,特别应该纠正的是“五四”时代并没有“打倒孔家店”这句被后人误传的口号。实际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由多种思嘲组成的,有比较进的,例如《新青年》,有比较保守的,例如学衡派,但学衡派也是赞成改⾰的,还有主张兼容并包的,例如蔡元培。他们都主张改⾰传统文化,但谁也没有完全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

  陈独秀说:“孔教为吾国历史上有力之学说,为吾人精神上无形统一人心之具,鄙人皆绝对承认之,而不怀丝毫疑义。”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嘲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庒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嘲流,成了我们现代进化的最大障碍。

  吴虞也说:“我们今⽇所攻击的乃是礼教,不是礼仪。”

  新文化运动‮烈猛‬地抨击旧思想旧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等各种西方思嘲,尤为突出地⾼举‮主民‬与科学两面大旗。据‮主民‬、科学两词的译音(De摸cracy和Science),当时又称为“德先生”与“赛先生”“五四”先驱们认为,‮华中‬文明所急需输⼊的新鲜⾎非这两位先生莫数。陈独秀在《新青年》六卷一号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表示:“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府政‬的庒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都不推辞。”

  正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千钧所扫出的一片⽟宇中,文学⾰命的朝噴薄而出了。

  李大钊在他担任总编辑的《晨钟报》创刊号上说:

  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声,而新文艺之兴,尤必赖有一二哲人,犯当世之不韪,发挥其理想,振其自我之权威,为自我觉醒之绝叫,而后当时有众之沉梦,赖以惊破。

  文学是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要⾰新旧文化,就必须⾰新旧文学。

  陈独秀说: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礼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于是,一场反对文言、提倡⽩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命势不可挡地发生了。这里,需要介绍那位著名的绅士派领衔主演了,他就是在‮京北‬大学当过校长、文学院院长和五个系的系主任,在全世界获得过几十个名誉博士头衔,热心搜集五大洲怕老婆的故事,还曾经梦想出任‮华中‬民国总统的胡适。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在安徽这块旧文学的正宗——桐城派的风⽔宝地上,却产生了胡适和陈独秀这样两位旧文学的掘墓人。陈独秀被骂为“独兽”、“毒蝎”胡适之这个名字则被一位著名的大学者在出试题时用做“孙行者”的下联,因为“猢”与“狲”都是猴子的意思。总之是不属于人类。而在古文大师林琴南的影小说《荆生》中,胡适的名字叫做“狄莫”“狄”与“胡”都是蛮夷之辈,总之还是非我族类。就是这两位被许多人视为轻浮少年的一胡一陈,共同揭起了文学⾰命的中军大旗。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吾因为今⽇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手”这“八事”是:

  须言之有物。

  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

  不作无病之呻昑。

  务去滥调套语。

  不用典。

  不讲对仗。

  不避俗字俗语。

  这“八事”被陈独秀称赞为“今⽇‮国中‬文界之雷音”

  陈独秀随后发表了态度更为明确坚决的《文学⾰命论》“以为吾友之声援”陈独秀器宇轩昂地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的三个“推倒”并不是全面否定古代文学。他所要推倒的古典文学,其实是指仿古的文学。就在《文学⾰命论》这篇文章里,陈独秀用了大量文字赞美古典文学的优秀部分,说《诗经》中的“国风”、“楚辞”都是“斐然可观”的,魏晋以下之五言,改变堆砌之风,在当时可谓文学的一大⾰命,韩柳崛起,一洗前人纤巧堆砌之气,元明剧本、明清小说“乃近代文学之粲然可观者”他主要批判的是六朝的靡丽文风,明代一味仿古的前后七子,和桐城派的一些人物,称这些无病呻昑的人为“十八妖魔”

  胡适、陈独秀的文学⾰命主张提出后,得到了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等人的积极响应。

  钱玄同(18871939),号疑古,自称疑古玄同,浙江吴兴人,文字音韵学家。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江苏江人,文学家和语言学家。钱、刘二人为了使文学⾰命起更大的反响,发表了著名的“双簧信”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汇集了各种攻击新文学和⽩话文的言论,致信《新青年》,然后由刘半农作《复王敬轩书》(即《奉答王敬轩先生》),逐条进行批驳。这个子虚乌有的王敬轩,不但代表了顽固守旧派的观点,而且还引起了不少复古思想者的共鸣。

  近代著名学者、翻译家林纾发表《荆生》、《妖梦》两篇小说,攻击新文化运动是“禽兽之言”又发表《致蔡鹤卿书》,规劝蔡元培保全名教,说“大学为‮国全‬师表,五常之所系属”不应该“覆孔孟,铲伦常”又说如果提倡⽩话文,那么小商小贩就都可以当教授了。

  蔡元培回答说,伦常有五:君臣、⽗子、兄弟、夫妇、朋友,‮京北‬大学除了反对封建君臣这一伦外“从未有以⽗子相夷、兄弟相阋、夫妇无别、朋友不信,教授‮生学‬者”

  北大还有一个进德会,其基本戒约有不嫖、不纳妾等,这都是与孔孟之道不相违背的。

  蔡元培又说,‮京北‬大学也没有“尽废古文而专用⽩话”国文课本,‮国中‬文学史和文字学讲义,都是文言。

  当一位⽇本学者指责‮京北‬大学不尊孔子、废除讲经时,蔡元培答道:“北大崔适教授讲《五经要义》,《舂秋复始》,陈汉章教授讲《经学通论》,⻩节、沈尹默教授讲《诗经》,梁漱溟教授研究孔家哲学,北大何尝废讲经?”不过北大对于各家学说“均一视同仁”这才是北大的怀。

  李大钊则发表了《新旧思嘲之战》,认为:“宇宙的进化,全仗新旧二种思嘲,互相挽进,互相推演,仿佛像两个轮子运着一辆车一样;又像一个鸟仗着两翼,向天空飞翔一般。我确信这两种思嘲都是人群进化必要的,缺一不可。…我又确信这二种思嘲,一面要有容人并存的雅量,一面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

  时代的要求,加上先驱者的奋争,⽩话文学的主张取得了胜利。

  1920年,北洋‮府政‬教育部正式规定⽩话为“国语”通令‮国全‬中小学采用⽩话课本。从那时开始,‮国中‬儿童的启蒙教育不再是他们似懂非懂的“天地玄⻩,宇宙洪荒”和“上大人孔乙己”而是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最适合于他们的东西。

  ⽩话文运动并不是文学⾰命的全部。李大钊在《什么是新文学》一文中说:

  我的意思以为刚是用⽩话作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刚是介绍点新学说、新事实、叙述点新人物,罗列点新名词,也算不得新文学。

  鲁迅说,⽩话文学“倘若思想照旧,便仍然换牌不换货”

  所以,新文学的建设没有停留在胡适所讲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要求上,而是进一步致力于文学內容的⾰新。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大巨‬贡献的,就是‮国中‬现代文化史上著名的周氏兄弟。

  周氏兄弟是浙江绍兴人,长兄周树人(18811936),笔名鲁迅等,二弟周作人(18851967),笔名知堂等。这兄弟二人的思想和文字,对20世纪‮国中‬知识分子的“树人”和“作人”产生了磁化般的影响。

  周作人在文学⾰命中发表了《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等重要文章,提出要从“灵⾁一致”的生活角度去创造“人的文学”、“人的文学”、“个人的文学”又提出文学“为人生”的主张。他说:

  我们不必记英雄豪杰的事业,才子佳人的幸福,只应记载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成败。

  周作人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艺术主张,这是对虚伪粉饰的仿古文学的有力矫正。20世纪的‮国中‬文学中“纯美学”、“纯艺术”的倾向始终不能占据主流,这与20世纪‮国中‬直面现实的需要⾼于一切是密切相关的。

  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也发表了一系列深刻犀利的文章,‮烈猛‬抨击封建伦理道德,为文学⾰命呐喊助威。鲁迅以他坚定清醒的现实主义立场和坚韧持久的战斗精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和整个‮国中‬现代文学的精神代表。而在新文化运动初期,鲁迅影响最大的则是他的文学创作实绩。

  1918年5月,《新青年》开始全部采用⽩话。鲁迅就在这一期上发表了新文学小说的奠基之作《狂人⽇记》。这是一篇反对封建礼教的战斗檄文,小说中的“狂人”象征着一代还不能被多数民众理解的文化先觉者,是一个英勇孤独的战士。他通过痛苦的反思,得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结论:封建宗法制度“吃人”

  小说结尾,说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鲁迅沉痛地写道: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鲁迅在《狂人⽇记》之后“一发而不可收”写出了《孔乙己》、《药》等著名小说,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思想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他解剖‮华中‬民族国民的弱点,意在暴露社会的病,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几年后,他把自己这一时期的小说结集时,取名《呐喊》。“呐喊”二字,正是“五四”黎明期总体姿态的写真。那声音,直到1921年前后,还依然嘹亮。

  在这片刚刚撕开的天宇上,一双双幼稚的手开始勇敢地“涂鸦”了。刚写了几首《老鸦》、《鸽子》和“两个⻩蝴蝶,双双飞上天”的胡适,1919年居然写出了《谈新诗》,还发表了一部独幕剧《终⾝大事》。1918、1919两年,《新青年》、《每周评论》连环掌般推出了一系列战斗力极強的杂感,如鲁迅的《我之节烈观》,陈独秀的《偶像破坏论》,李大钊的《新的!旧的!》,刘半农的《作揖主义》等。这些杂感仿佛武侠小说中的“分筋错骨手”进一步撕裂着旧世界的铁幕,进一步鼓动着新世界的狂飙。

  小说界的动作也非常快。还在新文学小说的奠基作《狂人⽇记》问世之前两个月的1918年3月,胡适就在‮京北‬大学作了一篇《论短篇小说》的演讲。4月,周作人在‮京北‬大学作了一篇《⽇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的演讲。若从时间上看,1917年的6月,陈衡哲在《留美‮生学‬季报》的新4卷夏季2号上发表的《一⽇》,目前被认为是新文学的第一篇⽩话小说。但这篇小说对于当时的国內文坛并无较大影响,作品本⾝也浅⽩直露,倘一味強调其“⽩话”价值,则恐怕上溯起来,在此之前,⽩话作品多矣。

  1919年,是“问题小说”之年。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冰心的《谁之罪》,题目就是带着问号的。刚爬出矿井的工人,不容易辨清方向;刚撕开铁幕的斗士,则満眼都是疑惑。这些在今天看去显得十分幼稚的作品,在当时却令‮国中‬人开始明⽩什么叫做“问题”‮国中‬人开始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是什么”“人是什么”“爱情是什么”“社会是什么”“‮家国‬是什么”等以前几乎本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没有答案是无关紧要的,但有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才算是跨进了“现代”的大门。

  从1915年开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由‮国中‬传统文化的危机所引发的一场大规模的思想启蒙和文化⾰新运动。它使‮华中‬民族克服了这场危机,倡导并确立了20世纪‮华中‬民族新的语言方式、思维模式和文化结构,使这个古老的文明得以完成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创造出一个既保持了民族特⾊,又能与世界先进‮家国‬平等对话的新‮华中‬文明。以往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更多地強调它为1919年5月4⽇发生的“五四”‮生学‬爱国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文化背景,为马克思主义和各种先进的文化思嘲在‮国中‬的传播建造了舆论阵地和生存环境,直接促成了1921年‮国中‬共产的成立,为‮国中‬共产和整个现代‮国中‬的建设事业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人才。这些固然都是正确的,但对于20世纪以后整个‮国中‬的发展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更广泛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新的文明诞生之前的一场“狂飙”既然是狂飙,则难免有一些偏的言论,有一些不够成、脫离实际的书生之见,例如吴稚晖说“‮国中‬文字迟早必废”钱玄同把骈体文称为“选学妖孽”将桐城派称为“桐城谬种”傅思年说传统戏曲“毫无美学价值”等,但这些都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有所校正,只要换一换角度,任何言论都可被看出它的“偏”来。对“五四”不妨有“反思”但如果只是以“偏”为罪名,那恐怕不是批评,而是赞美了。

  孔夫子曾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管仲当时的变⾰图強,我们都要变成披头散发的野人了。“五四”狂飙过后,打扫出一片开阔的搏击场。要知场上谁主沉浮,则须看1921年的风吼雷鸣了。

  (本文为百年文学总系之《谁主沉浮》的开篇)  Www.BwOxS.CoM
上一章   口号万岁   下一章 ( → )
醉眼看金庸脍炙英雄47楼207童话人格新星芙蓉国(上)芙蓉国(下)龙年档案衰与荣夜与昼
福利小说口号万岁在线阅读由孔庆东提供,限制级小说口号万岁结局在线阅读,被窝网提供福利小说口号万岁经典观看在线下载,大神作品齐聚被窝,最新章节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