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在线阅读由刘震云提供
|
|
被窝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一句顶一万句 作者:刘震云 | 书号:39158 时间:2017/9/5 字数:14268 |
上一章 第十三章 下一章 ( → ) | |
“吴记馍坊”旁边,是一家银饰铺。银饰铺的名字叫“起文堂”“起文堂”的掌柜叫老⾼。说是一个“堂”其实就老⾼一个人,掌柜是他,伙计也是他。老⾼本不是延津人,他爷爷辈上,从山东逃荒过来,他爷是个拾粪的。他爹是个货郞,推个独轮车,走村串户,卖些针头线脑。到了老⾼,跟师傅学了银匠的手艺。师傅死后,在县城租了个铺面,耍开了手艺。老⾼三十来岁,每天守在火炉前,锻造些银的手镯、戒指、耳坠、簪子、孩子狗头帽上的铃铛、虎头鞋上的镶脸等。延津有两个银饰铺,另一个银匠是县城南街的老曹。老⾼没老曹⼲活快,但老曹没老⾼手艺精,县城一多半人,⾝上戴的银器,皆出自老⾼的手艺。主顾可以到老⾼的铺子买银饰,也可以以旧换新,也可以把旧的银饰给老⾼;让老⾼用银饰布去擦,银饰本来已经发闷发乌了,经老⾼一擦,又⽩晃晃的。或⼲脆在银⽔里“炸”一遍,头脸翻新;或不満意这银饰的式样,让老⾼回一下炉,铸出另一种银饰,如吴摩西与吴香香成亲时,牧师老詹送给吴摩西一柄意大利银十字架,吴香香就给老⾼,老⾼将十字架回了一下炉,给她打了一副⽔滴耳坠。 老⾼个头不⾼,却长得眉清目秀,一眼看上去,不像山东人的后裔,倒像个江南人。老⾼做银饰时,爱边⼲活边跟主顾说话;不⼲活时,嘴倒是闭上的。边⼲活边说话,说的并不是银饰,而是街上发生的七八糟的事情。也是借说别人的事情,来冲淡做活的寂寞。老⾼说话慢,一句一顿,声音也不⾼,但句句能说到理儿上。街上的事七八糟,经老⾼一说,丝丝缕缕,都能码放整齐。老⾼手里有一把檀木小锤,敲打银饰用的。码放完一件事,老⾼“梆”地敲一下锤,作为了结。老⾼常说的话有三句。这三句话,常常揷在事情的关键处;或是评判一件事情的对错,或是否定一件事后,这件事本来该怎么办,需要一句话铺垫,起个转承的作用。 第一句是: “话是这么说,但不能这么⼲。” 第二句是: “事儿能这么⼲,但不能这么说。” 第三句是: “要让我说,这事儿从上起就错了。” 经老⾼说过的事,十件有九件半,从上起就有⽑病。既然从上起就有⽑病,事后说它还有啥用呢?也就是闲磨牙。 吴摩西蒸馒头卖馒头,也有歇着的时候。卖馒头须是晴天,天下雨,街上就无人买馒头,生意就得停下来。但天上下雨,并不耽误老⾼在“起文堂”敲打银饰。遇上雨天。吴摩西不愿在家待着,便到隔壁老⾼的银饰铺串门。串门不为别的,就为听老⾼说话。吴摩西嘴笨,本不喜多嘴多⾆的人,但老⾼是个例外。别人认为老⾼是闲磨牙,吴摩西却不这么认为。吴摩西活了二十一年,以为世上的事,一多半是说不清楚的,只好清楚不了糊涂了。但到了老⾼这里,事事皆有原因,件件能分辨个明⽩。巧玲胆小,平⽇不爱出门,爱在家待着,但巧玲和吴摩西一样,也喜老⾼。当然两人喜的方面不一样,吴摩西喜老⾼说话,巧玲喜老⾼敲敲打打,手里就出来许多玩意。吴摩西到老⾼家串门,巧玲像一条尾巴,常常跟着。老⾼见了巧玲,也拿油馃子给她吃。久而久之,吴摩西与隔壁的银匠老⾼,成了好朋友。两人一开始说些街面上的事。吴摩西天天在十字街头卖馒头,张三李四王二⿇子的事,知道的也多,在街上想不明⽩,便攒下等着天下雨,一件一件说给老⾼,让老⾼去码。后来了,也把自个儿的窝心事,说与老⾼。老⾼仔细听过,也与他排解。但老⾼排解事情仅限于街上。吴摩西在街上卖馒头,赵钱孙李,买馒头与吴摩西发生了磨擦,谁是谁非,老⾼能断个明⽩。但事情进了家门口,老⾼就闭口不谈了。吴摩西自进了吴家馒头铺,最窝心的事,并不发生在街上,而是在家里与吴香香脾气不投。如吴摩西刚离开县府政,挨了倪三一顿打,吴香香就唆使他杀人;如今年元宵节,吴香香不让吴摩西玩社火,两人别扭了半个月;如街上的孩子抢了馒头,吴香香扇了吴摩西一巴掌;吴摩西躲在货栈,两天夜一,吴香香也没去找。这些事情说与老⾼,老⾼除了陪吴摩西嘬牙花子,并不多说一句话。吴摩西以为他怕招惹是非,但老⾼不涉及别人的家务事,也能说出一番道理。 老⾼: “清官难断家务事。” 或者: “街上的事,只是一个事;家里的事,就不光是事。” 或者: “街上的事,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家里的事,一件事扯着八件事;你只给我说了一件事,我如何去断八件事呢?” 吴摩西想想,觉得老⾼说得也有道理,虽然老⾼什么也没说,但好像什么都说了,起码吴摩西将这些窝心事说了,有人听着,心里也畅快不少。 老⾼有一个病老婆,一年有半年,要在炕上躺着。老⾼的老婆姓⽩,娘家是吴摩西常常去拉面的⽩家庄的。有时老⾼的老婆走娘家,还乘吴摩西去⽩家庄拉面的⽑驴车。老⽩患的病有些奇怪。这病说来也平常,就是一个羊角风,但她的羊角风与别人的羊角风不同,别人的羊角风就是一个病,该犯才犯。老⽩的羊角风,却和她的心气连着。她心气顺的时候,一般不犯病;有人惹她生气,一句话不对付,她会立马口吐⽩沫,倒在地上菗搐。犯一次病,⾝体往下弱一次。因有病在⾝,在家里还庒老⾼一头,老⾼怕她犯病,十件事有八件事,得听老⽩的。老⽩不会生孩子,二人无儿无女。女人不会生孩子也算个短处,但老⾼怕她犯病,就不敢怪她。吴摩西更明⽩了老⾼只说街上的事,不说家务事的道理。吴摩西看到老⾼也被老⽩庒着,想起自己在馒头铺的处境,心里倒安慰不少。自上次挨了吴香香的打,一个人在货栈待了两天,吴摩西也比过去明⽩许多。明⽩不是明⽩吴香香,而是明⽩自己。既然遇事跟她计较不得,计较也计较不过她,不如像老⾼对待老⽩一样,⼲脆不计较;或者,反正与她说不明⽩道理。这时再计较道理。反倒是不懂道理了。吴摩西从老⾼⾝上,倒学到不少道理。自此之后,吴香香说啥,他就顺着吴香香的心思来,⽇子过得倒比过去安稳许多。一个人总顺着别人的心思来,自己心里就有些别扭;但一个人自己别扭,也比再让别人别扭自己強。这也是他喜老⾼的原因。 但吴香香的想法常变,又让吴摩西猝不及防。吴摩西刚“嫁”吴香香时,吴摩西不喜卖馒头,吴香香喜;一年多以后,吴摩西发现,吴香香也开始不喜做馒头生意。虽然两人先后都不喜,但不喜的原因不同。吴摩西不怵面和蒸馒头,喜去⽩家庄拉面。卖馒头老得跟人说话,不喜的是个卖。一个馒头生意,有喜处,也有不喜处。吴香香不喜馒头生意,是开始嫌馒头生意小,她更想做的生意,是开一个饭铺。开饭铺扎的本钱要比蒸个馒头大上百倍。只是现在卖馒头没赚够开饭铺的本钱,所以还在卖馒头。夫两个,一个心比过去大,一个连应付现在都勉強,两人更说不到一块去了。两人五更叫起来面,接着蒸馒头。吴摩西面就是面,蒸馒头就是蒸馒头,嘴上顾不上说话,累得一头汗;吴香香着蒸着,手便停下来,开始说将来要开的饭铺。将来要开的饭铺,还不是卖烧饼杂碎汤的⽑小店,而是能开大席撑得起场子的铺面。饭铺要有十间屋大,同时能开八桌饭;煎炒煮炸,鸭鱼⾁,样样齐全。如此算起来,铺面虽比县城东街“鸿膳成”小,但也是个饭庄,不是饭铺。接着又听出,吴香香喜饭铺不单是喜卖饭的生意,卖饭比卖馒头来钱快,还喜卖饭的场面;天天人来人往,掌柜伙计,吆三喝四;还能天天听到⾁和菜下锅的声音;厨房里“吱啦”一声,锅里腾出火苗,接着扑出一阵油雾。原来不单喜这生意,还喜生意中的气势。这就不单是要做一桩生意,还有诸多喜蔵在里面,看来这饭铺是非开不可了。吴香香说着说着⾼兴了,便问吴摩西:“你喜不喜开饭铺?” 吴摩西本不喜开饭铺,比不喜卖馒头还不喜;因为开起饭铺,明显吴香香是掌柜,自己就是个跑堂的,又得整天跟人周旋;饭铺里客人众多,在饭铺里跟人周旋,比卖馒头还让人头疼。但他放下自己的不喜,顺着吴香香:“喜。” 吴香香瞥了他一眼,马上识破了他: “说的是瞎话吧?” 接着板起脸来: “把事做错没啥,能说你是个笨,天天嘴里尽是瞎话,到底你要⼲吗?” 吴摩西看吴香香想急,忙又改口: “那就是不喜。” 吴香香: “那你到底喜啥?” 吴摩西只好说实话: “我从小喜罗家庄的罗长礼,他喊丧很出名。” 吴香香看他一辈子就喜个喊丧,倒被他气笑了。 说过喊丧没几天,出了一桩丧事,牧师老詹死了。老詹⾝体平⽇硬朗,七十多岁的人了,还満延津县跑着传教。得病缘于他住破庙。本来,县长老史走了,新县长老窦到任,老詹应该去要回教堂。但前边县长换过两茬,老詹跟两任县长要过教堂,皆是当头一;不要还好,一要,说不定连在延津待下去都难了;新换的县长老窦当兵出⾝,又喜打;他到任以后,将一班戏子从教堂赶出来,把教堂改成了一个兵营,他要在里边训练民团;老詹估计去找老窦,更是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也是对县长们彻底失了望,就没去县府政跟老窦理论教堂的事,继续在破庙里住下来。七月十八那天,天气闷热。破庙四处透风,本该不热,但这天一丝风也没有。到了晚上,老詹像别的延津人一样,觉睡上了房顶。房顶被晒了一天,其实也热,但心里觉得比屋里凉快。一直到下半夜,辗转反侧,躺下一⾝汗,起来还是一⾝汗,也没睡着。五更时起风了,一下觉得透心地凉快,很快就睡着了。但也被风吹着了。早上起来,鼻子齉齉的,开始咳嗽。原定当天要到七十里外的贾家庄传教,吃过早饭,骑脚踏车的小赵也来了。小赵看老詹伤了风,不住地咳嗽;又抬头看看天,天似乎要变,一层层的云,开始从西北堆上来;小赵只是老詹一个脚力,不是老詹的徒弟,他不叫老詹为“师傅”简单叫个“老头”;便说:“老头,天要变了,你又咳嗽,今儿就别出去了。” 老詹想了想,如果是去别的村庄传教,老詹就在家养病了,但因为是去贾家庄,贾家庄有个弹三弦的瞎老贾,老詹想着传完教之后,还去听瞎老贾的三弦;看看天说:“不打紧,天了,正好⽇头晒不着,趁个凉快。” 两人便上了路。县城离贾家庄七十里,刚走了十里,瓢泼大雨就下来了,把两人浇成了落汤。不但人成了落汤,地上也一片泥泞。眼看去不成贾家庄,两人只好又折回来。脚踏车在泥泞里骑,小赵一用劲,链条又断了;雨中修不得,两人只好步行。骑脚踏车,十里路就半个钟头;顶着风雨在泥泞里走,花了两个时辰。回来之后,两人都病了。小赵病只是个风寒;老詹风寒之上,加上之前的伤风,发起⾼烧。吃了县城北街“济世堂”几服中药,病不见轻,反倒更重了。从得病到去世,仅用了五天。终年七十三岁。临死前的五天,全在发⾼烧;临死时,也没留下一句话。一个意大利人,在延津活了五十来年,就这么说死就死了。听说老詹死了,吴摩西大吃一惊。两人除了曾有过师徒名分,吴摩西能走到今天,在馒头铺馒头,还多亏老詹的指点。这今天自个儿未必満意,但老詹指点时,却一片诚恳;头一回不以“主”的名义,以“大爷”的名义;当时老詹磕着烟袋,像个上了岁数的爹。吴摩西在十字街头卖馒头时,老詹还常到摊上买馒头。虽然已脫开了师徒关系,但吴摩西仍叫他“师傅”老詹买过馒头递钱时,吴摩西说:“师傅,算了吧。” 老詹倒明⽩事理,说: “如是去你家吃饭,你不能收我的钱;如今你在做生意,就是两回事了。买馒头不给钱,下回我就不好意思来了。” 馒头铺每天出笼的馒头是有数的;如吴摩西在家里能做主,吴摩西不会收老詹的钱;馒头铺由吴香香做主,吴摩西怕回家之后,馒头数和钱数不符,吴香香骂他,便也收下老詹的钱。老詹一死,吴摩西再想,师傅吃几个馒头,自己还收他的钱,不由悲伤起来。吴摩西到十字街头卖馒头,有时还带着巧玲。巧玲跟他去街上仅限于⽩天,夜里怕黑,就不敢去。就是⽩天,在十字街头困了,要么哭着闹回家,或是已卖了一篓馒头,让吴摩西把她蔵到空篓里,扣上盖子,她在里边觉睡。街上的人知道巧玲胆小,买馒头时故意逗她:“快跑吧,西关来了个妖怪,专吃小孩的心。” 巧玲哇的一声哭了,有时会吓得拉兜子。或有人上去抱巧玲:“巧玲,跟我走,找个地方把你卖了。” 巧玲又哇的一声哭了,往馒头篓子里钻。吴摩西便跟逗巧玲的人急,去护巧玲。巧玲见了别人都怕,惟独见了牧师老詹不怕。老詹买馒头时,也低头与巧玲说话:“孩子,几岁了?” 巧玲: “五岁。” 老詹马上想起传教: “可该受洗礼了。” 或买了馒头,马上掰下半个,递给巧玲,巧玲也接下吃。老詹有时也上去抱巧玲,巧玲不让别人抱,让老詹抱。老詹:“长大要信主呀。” 巧玲: “主是啥?” 老詹还是老一套: “信了主,就知道自己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别人听了老詹的话,都嘲笑老詹;巧玲一个五岁的孩子,听了老詹的话,倒在那里愣神。为了这愣神,老詹对吴摩西感叹:“你也许与主无缘,这个孩子,倒像是主的信徒呀。” 又说: “人在罪恶中,却不自知,让主如之奈何呢?” 又说: “向罪,是死的;向神,才是活的呀。” 突然有些眼泪汪汪。巧玲倒用小手给他擦泪。吴摩西信主时,老詹这话已听过千百遍,耳朵听出了茧子,也没在意;现在老詹死了,由巧玲想起老詹,不由心里一动,又喟然长叹一声。老詹死时吴摩西不知道。听说老詹死了,已是第二天中午,吴摩西正在十字街头卖馒头;赶紧把馒头摊给旁边钉鞋的老赵照料,赶到城西破庙里吊丧。进得破庙,老詹已经闭着眼睛,躺在草铺上,⾝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延津天主教会归开封天主教会管,开封天主教会见老詹传教四十多年,只发展八个信徒;加上开封教会的会长老雷跟老詹有教义之争,老詹生前,他们拨的经费一年比一年少;现在老詹死了,他们也没来人,只是发了个唁电;吊唁的是老詹,收件人也是老詹,让人哭笑不得;可能他们一是怕花丧葬费,二是要就此跟延津了断,让延津的天主教自生自灭;教义有分歧,分歧的教义教出的信徒,就成了异教徒,大概老雷不愿意承认。老詹在延津有八个信徒,这八个人倒陆续到了。给老詹骑脚踏车的小赵,风寒还没有好,也包着头来了。竹业社的掌柜老鲁,也算老詹的生前友好,虽不信主,也来了。众人盘点了一下老詹的遗物,所剩的钱,刚好够买一口棺材。老鲁把钱给吴摩西。让他到县城北街老余的棺材铺拉了一口棺材。伏天天热,放不得人,大家第三天就把老詹拉到城外埋了。棺木下葬的时候,八个信主的人,共同念了几声“阿门”大家知道这次念过“阿门”之后,延津的天主教就要树倒猢狲散,几个人倒哽哽咽咽地哭了。把老詹埋完,吴摩西突然想起一件事,老詹生前除了传教,就爱昕贾家庄瞎老贾弹的三弦;最后一次传教,还跟三弦有关;或者说,不是为了三弦,就没有这次传教,老詹也就被雨淋不着了;怎么在安葬老詹时,大家只顾念“阿门”和哭,没想到把贾家庄的瞎老贾叫来,给老詹弹上一曲儿呢?来吊丧的有十一个人,看来大家都没有把老詹的心事放到心上。但老詹已经埋了,再说这些有啥用呢? 大家埋过老詹之后,又回到破庙里;因老詹⾝后没有亲人,竹业社掌柜老鲁替老詹做东,从西关“老杨羊汤馆”叫了十一碗羊汤,一百一十个烧饼,大家蹲在破庙里,共同吃了一顿丧饭,算是划了个句号。老詹还留下一辆脚踏车,一是这脚踏车快散架了,值不了几个钱,二是卖葱的小赵,用这辆脚踏车载了老詹七八年,也是老鲁做主,脚踏车归了小赵。吃过饭散伙的时候,吴摩西环顾四周,又想起以前跟老詹在这里学经的时候,老詹边讲经,鼻子边吭吭着。众人走后,他又一个人待了片刻。这时突然从老詹草铺的草里,发现一卷纸头。吴摩西拾起来看,原来是老詹新画的一幅教堂图纸。老詹年轻时,在意大利跟他舅学过建筑,现在一笔一划,画得工整,也标着寸尺。这是一座八层⾼的哥特式教堂,央中穹隆。直径四十点六米;穹顶离地,六十点八米;钟塔⾼一百六十米,塔顶上有座大钟,直径六米;教堂标明用大理石墙面,七十二扇窗户,窗上的玻璃是彩绘的,门头上竖一十字架,直揷云霄。不但教堂雄伟,教堂中的摆设,也画在一旁,件件精美。柜子和桌子,都标明用皂荚木做,里外包着精金。四周镶着金牙边;幔子标明用山羊⽑织;罩棚的顶盖用公羊⽪和海狗⽪做;灯台用精金做,杈出六个枝子,每枝上有三个杯,形状如杏花;圣坛也标明用皂荚木做;圣牌用精金做,上刻着“归耶和华为圣”这时吴摩西才知道,老詹虽然住在破庙里,心里还想着教堂;而且不是被几任县长占着的教堂,是一座更大的教堂。初看是一幅图纸,再看,图纸上的一切似都活了;教堂的七十二扇窗户,一扇扇被推开;塔顶上那座大钟“哐当”“哐当”发出震耳聋的轰鸣声。随着教堂窗户被打开,吴摩西的心里,似也开了一扇窗。过去跟老詹学徒时,老詹夜里给吴摩西布道,吴摩西一句也没听进去;现在看到这幅教堂的图纸,吴摩西觉得老詹是世上最好的牧师。虽然他一辈子在延津只发展了八个信徒,但信徒不在多,而在信;虽然这八个也未必信,但起码有一个是信的,那就是老詹。老詹传教虽无传给别人,但传给了他自己。老詹在时,吴摩西并不信主;现在老詹死了,吴摩西也不想信主,但老詹这个人,让他信了。吴摩西心里那道亮,并不来自主,而来自老詹。 看过这教堂,又将图纸翻过来,发现图纸背面,还有五个字;从字迹看,也是老詹写的,蝇头小楷,工工整整;这五个黑字是:恶魔的私语。吴摩西心里突然像被锥扎了一下,但疼痛之后,又不知这五个字指的是什么;仔细琢磨,好像跟教堂无关,跟万千不信主和老詹的人有关;又知老詹这一辈子,不止是无奈,也是痛恨这些人的;正是因为痛恨,他才要建这么宏伟的教堂。老詹的这种感觉,倒和吴摩西心中从没想到的某种感觉,突然有些相通。吴摩西心中也常常痛恨。 吴摩西怀揣着老詹的图纸,回到吴家馒头铺。半夜睡醒一觉,又拿出来看。先看图纸背后的五个字,又看图纸正面的教堂。五个字似琢磨透了,接着又好像糊涂了;便放下这字,主要琢磨正面的教堂;对这教堂,倒越来越看出些门道。吴摩西早年在杨家庄时,曾用竹篾扎过玩意,如小虫小虾、小猫小狗;现在突然产生一个想法,想按老詹的图纸,用竹篾扎起一座教堂。当然扎不起老詹在图纸上标的寸尺,只能扎出个大体模样。世上无人拿老詹的心思当回事,吴摩西这次准备拿老詹的教堂当回事;当回事不是为了纪念老詹,而是为了自个儿心里开的那扇窗。 十天之后,吴摩西开始动工。竹篾倒是不缺,老鲁的竹业社有的是残竹,到十字街头卖过馒头,回来路过老鲁的竹业社,顺便将残竹捡回来,就能破成竹篾,不用另花钱。平⽇吴摩西须五更起,面蒸馒头;现在他二更起来,躲到柴草房,点上灯,在灯下看着图纸,琢磨教堂。但扎一座八层⾼的教堂,比扎小猫小狗费工费时多了。小猫小狗一顿饭工夫能扎两三个,现在连着扎了五天,连教堂的地基还没有搭出来。费工费时不在扎本⾝,关键是谋篇布局,要花许多心思。有时看着图纸半天,下不了几篾子。扎的时候不费工,想起来费工夫。剐下去几篾子,五更叫了,又该面蒸馒头了;吴摩西便放下教堂,跑到馒头房,去面蒸馒头。巧玲见他扎教堂,觉得好玩,有时半夜起来撒尿,竟跑到柴草房来看。夜里在家里扎竹篾,不同于元宵节舞社火;舞社火是在⽩天,耽误卖馒头的生意;现在夜里早起,耽误的是他自己的瞌睡;看他每天早起扎竹篾,吴香香一开始倒没有管他;有时觉得好奇,也从被窝里爬出来,披上⾐裳,过柴草房蹲下看;原以为他图个新鲜,扎几天就不扎了;但一个月过去,还见他扎,夜夜二更起;而且工程刚完一层,还有七层等着他;就有些不耐烦:“整天点灯熬油扎这个,有啥用?” 吴摩西: “没耽误正事。” 吴香香见他这么说,急了: “怎么没耽误正事?耽误正事多了;既然你除了蒸馒头,还有闲工夫弄这个,为啥不去贩葱?” 已经把一件事说成了另一件事。但过去姜虎在时,卖馒头之余,就去贩葱;与老布老赖一起,跑到太原,贩回腿葱,在延津集市上卖。家里这三间馒头铺,就是一边靠夫俩卖馒头,一边靠姜虎贩葱翻盖的。吴香香当时也就是赌气一说,过后一想,真不如自己在家卖馒头,让吴摩西到山西贩葱。一是让他出门长长见识,榆木疙瘩一样的脑袋,也开开窍,免得在家里不务正业;二是出门贩葱,家里也多一份进项。出门贩葱要风餐露宿,比守在家卖馒头辛苦;但贩葱是长趟生意,比在家卖馒头利大。早一天把本钱攒齐,就能早一天开饭铺。便去找老布老赖商量,让他们再出门贩葱时,带上吴摩西。老布老赖看在死去的姜虎面上,倒也答应了;吴香香回来告诉吴摩西,吴摩西却不喜贩葱。不喜贩葱不是怕出门辛苦,而是出门在外,又得与人支应;同时正在扎的教堂,刚由一层扎到二层,正是较劲的时候,出门怕耽误工夫;耽误工夫不是怕耽误时间,而是中有好多搭建教堂的想法,怕出门贩葱,回头再找不回来。吴香香见他犹豫,知他惦着教堂,马上火了:“你只想着教堂,咋不想想我的饭铺?” 又说: “你不去贩葱也行,我马上去把教堂给烧了。” 站起⾝,就去柴草房。吴摩西忙站起拦住她:“啥也别说了,我去贩葱。” 这年历九月初十,老布老赖要去太原贩葱,吴摩西便放下手里正扎着的教堂,赶上⽑驴车,跟着老布老赖去了太原。出门贩葱说起来也算正事,只是这贩葱是老詹的教堂引起的,后面又连着吴香香要开的饭铺;前因这么不搭后果,让吴摩西哭笑不得。 吴摩西过去与老布老赖不。上了路才知道,老布老赖像蒋家庄染坊的內蒙人老塔一样,也像县府政的属员一样,有些欺生。一路上,两人只顾自个儿说话,不答理吴摩西。这一点吴摩西倒能想通,虽然姜虎和吴摩西都是吴香香的丈夫,但他们与姜虎是朋友,与吴摩西不是朋友;不与吴摩西说话,吴摩西倒图个清闲。在饭铺打尖,他们总是支使吴摩西端茶倒⽔,他们坐着不动。夜里住店,虽是秋天,屋外风也寒,两人总睡在炕里头,让吴摩西睡在门口。半夜给驴添草,也总让吴摩西起⾝,他们俩躺着不动。他们俩自个儿说起话来也拌嘴,待到支使吴摩西,两个人马上变得异口同声。吴摩西过去磨过⾖腐、杀过猪、染过布、挑过⽔、种过菜、过面蒸过馒头,但说到贩葱,毕竟是初来乍到,严格说起来,人家就是自己的师傅,一路上摆些师傅的款儿,吴摩西倒也能够容忍。三人赶着三辆⽑驴车,走了两天两夜,出了河南界;第三天傍晚,来到山西沁源县城。山西沁源县城,就是三年前姜虎在饭铺跟人争斗,被山东人捅死的地方。三人找店住下,喂上口牲,又沿街去找饭铺。这时老布说:“可不敢再找姜虎被捅死那个饭铺了,每次从那儿路过,我都后怕。” 老赖: “说话三年了。有时候想起来,姜虎真仗义。” 又瞥吴摩西一眼,感叹一声: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呀。” 吴摩西知他们在夸姜虎好,言下之意,就是新来的吴摩西差了。但这种咸一句淡一句的话吴摩西听多了。不好与他们争执,也就假装没听见;加上对沁源县不,只顾张着眼睛看街两旁的买卖铺子。正走间,突然有人从背后喊住他们:“那谁,说你们仨呢!” 三人扭头,见⾝后路旁,停着一辆马车,马车前站着两个人;听他们说话,山东口音;马车上像山一样,堆着一车大葱。但车辕里并不见马。两个山东人一个胖,一个瘦。那个瘦子:“看你们的模样,也是去太原贩葱的吧?” 吴摩西没敢说话;突然被人喝住,老布有些不⾼兴:“咱们井⽔不犯河⽔,贩葱不贩葱,碍着你们啥?” 那个山东胖子笑了: “掌柜的误会了。俺们是山东曹县人,也是去太原贩葱;回来路过此地,一个伙计病了,大口大口吐⾎;让这儿的医生看了,医生看咱是外地人,药价劲使儿往上抬;咱人生地不,不能把伙计的命丢在这,只能伸脖子让他宰;在这儿待了三天,伙计还不见好。盘也花光了,还拉了一庇股药账;也是没有办法,想把这车葱趸出去,给伙计看病。这葱在太原。每斤三分六,趸给你们,每斤给俺四分。你们也少跑路,俺们也救了急。” 三人听了,觉得这倒是桩合算的买卖。老布老赖常走太原,知道这葱价不假;从沁源到太原,还要走两天两夜,来回就是四天四夜;在沁源能买到太原葱,等于省下四天四夜的路程;每斤葱虽比太原贵四厘,但省去四天四夜的路程不说,等于还省去三个人三条驴四天四夜的嚼⾕,折合起来还是合算。但老赖有些怀疑:“葱别是假的呀,不是太原葱,说成太原葱。” 那个山东胖子: “可以尝葱。” 老布又怀疑: “那你们的马呢?” 那个山东瘦子: “在店里喂着呢,不敢卖马;无马拉车,就回不去了。” 老赖便上去翻葱。先看葱的耝细,又从葱堆底下菗出一,放到嘴里嚼。嚼完倒对老布点头:“葱吧,倒是太原葱。” 又问山东人: “一共有多少斤呢?” 那个山东胖子: “不多不少,一共六千斤。” 老布这时给老赖使了一个眼⾊,对山东人说:“不买。” 老赖会意,又拉吴摩西;三人转⾝就走。那个山东胖子倒不強卖:“不买就不买,你再走两天两夜。拉的还是这葱。” 又说: “今天碰到的,全是不识相的人。” 见他这么说,老布又站住: “不是识相不识相的事,得有个说法。” 那个山东瘦子: “啥说法?” 老布: “俗话说,货到地头死;这葱你要想卖,价钱上,就不能照你说的办。” 那个山东瘦子: “从太原拉到沁源,一斤只加四厘,过分吗二哥?” 老布: “你要是原价,俺就要。” 那个山东瘦子: “你们河南人,咋跟山西的医生一样,拿起刀就宰人?” 老布: “那就算了。” 又拉老赖吴摩西走。这时山东胖子上来拉老布:“二哥,人命关天,你就当帮俺个忙,俺也不要四厘了,三厘。” 老布: “一厘。” 一阵讨价还价,又各让一厘,每斤葱三分八,双方成了。接着山东人回店牵马,将一车葱拉到老布老赖吴摩西住的客店。卸下,点上马灯过秤,风吹⽇晒,六千斤葱,变成了五千九百二十斤。那个山东瘦子头摇:“说话又折了八十斤。以后不敢出门了。” 山东人走后,老布老赖吴摩西甚是喜。少跑四天四夜的路,又贩到了太原葱,而且是⼲葱;回去卖葱时,洒上⽔,分量又回来了;算起来,里外里占了便宜。在谈生意的过程中,老布出力最大,老赖也帮了腔,老布便要了两千二百斤,老赖要了两千斤,剩下一千七百二十斤,是吴摩西的。吴摩西虽比他们俩少要,但也少费了口⾆。第二天一早,三人⾼⾼兴兴,赶着⽑驴车回了延津。 回到延津已是第六天下半夜。到了县城,与老布老赖分手,吴摩西赶着⽑驴车,回到西街馒头铺。也是怕惊醒吴香香和巧玲觉睡,吴摩西悄悄拨开头门,牵着⽑驴,蹑手蹑脚进了院子;同时想给吴香香一个惊喜,没到太原,却贩得一车太原葱;头一回出马,就旗开得胜。月光下,院里像撒了一层霜。待要卸葱,发现巧玲屋里亮着灯。自己不在家,她怎么不跟她娘睡呢?以为两人闹了别扭。或两人睡在巧玲屋里,睡着之前,忘了吹灯。吴摩西没卸车上的葱,先去巧玲窗户前看。窗户上糊着窗户纸,恰巧有一处破洞。吴摩西顺着破洞往里看,原来巧玲一个人睡在上。仰面八叉,被子也踢翻了,露着肚子;梦里喊了一句什么,翻过⾝,又睡着了。吴摩西知是娘俩闹了别扭,头摇笑了,又去卸驴车上的葱。这时听到他和吴香香觉睡的屋里似有人说话。吴摩西一开始以为是吴香香说梦话,再往下听,是一男一女两个人的声音。接着往下想,头上的头发,刺棱一下竖了起来。又放下驴车上的葱,来到自己屋脚下,屋里果然有人。吴香香:“趁巧玲没醒,你赶紧走吧。” 又说: “快叫了,我也该起来面了。” 人穿⾐裳的窸窣声。吴香香: “这可是最后一回了。” 男人说话了: “那人回来还得几天呢。” 吴香香: “你媳妇知道了,也不是闹着玩的。” 男的: “我让她走娘家去了,大后天才回来。” 吴香香: “明天你不能来。” 男的: “三四年了,不也没出事?” 吴摩西脑袋“嗡”的一声炸了。脑袋炸不是说吴香香跟人偷情,自己跟她过了一年多,竟不知道;而是屋里这个男的,从声音听,不是别人,就是隔壁的银匠老⾼。是老⾼还不是最让人吃惊的,听话音,他们已经在一起好了三四年,不但自己没有察觉,吴香香过去的丈夫姜虎也没有察觉;不但后夫蒙在鼓里,前夫也蒙在鼓里。吴香香“娶”了吴摩西,吴摩西原以为只是在一起过⽇子,谁知还替人当着幌子。就说这次去山西贩葱,原以为就是个贩葱,大不了为了将来开饭铺;谁知除了这两层原因之外,还给人腾了地方。平⽇吴香香对自己发脾气,接着发展到抬手就打,自己还对她犯怵;后来⼲脆不与她计较,处处顺着她的心思,把别扭留给自己一个人;现在想来,自己除了心眼实,还上了别人的当;窝囊成了里外里。还有奷夫老⾼,平⽇与自己还是好朋友;自己看不透的事,还找他码放;他一字一顿,慢条斯理,说得头头是道;现在看,竟是嘴上一套,心里一套,耍着吴摩西玩。这时屋里又在说话。吴香香:“将来咱们的饭铺开了,就不能这么不明不⽩下去,你得有个说法。” 老⾼: “放心,我家那个病秧子,活不了多长时间。” 吴香香: “那个没用的人呢?” 吴摩西听出来了,那个没用的人,指的就是自己。 老⾼慢条斯理: “没用的人,正好用上他的死心眼。上次我给你出的主意,让他去杀姜龙姜狗,不就把姜家给镇住了?” 吴香香: “我看出来了,你还想让我跟他稀里糊涂下去。上次姜虎死时,你说怕你老婆一生气死了,将来他死了咋办?” 老⾼: “死了再说死了。一个老实疙瘩,想打发他,还不容易?” 吴摩西的脑袋“嗡”的一声又炸了。过去老⾼不给吴摩西排解家务事,吴摩西以为他怕招惹是非;现在看,是心里有鬼;心里有鬼还没什么,他不给吴摩西出主意,却在背地里给吴香香出主意。包括吴摩西去南街“姜记”弹花铺杀人,原以为是吴香香唆使,现在才知道背后还有老⾼。杀人的主意都敢出,别的主意什么出不来呢?原以为自己跟吴香香脾气不投,两人在闹别扭;现在看,面上是在跟吴香香斗,背后是在跟老⾼斗。说不定吴香香要开饭铺的主意,也是老⾼给出的。平⽇吴摩西卖一晌馒头,中午回来时,常见老⾼在吴家院里站着,与吴香香说话,以为是街坊聊天,也没在意;谁知他们两人一直明⽩三人的关系,唯有吴摩西一个人,被蒙在鼓里。两人快乐完,还在褒贬吴摩西,说他是个“没用的人”老⾼过去给人码事情时,说过三句话,其中一句是:“事儿能这么⼲,但不能这么说”现在三人的局面,就是这种情况。现在事到临头,吴摩西首先不是气愤,而是六神无主,不知该怎么应对;倒是突然一阵反胃,浑⾝菗搐,蹲在地上。直到老⾼穿好⾐裳,拉开屋门,吴摩西才突然站起来,倒把老⾼吓了一跳。情急之下,老⾼说话也不慢条斯理了。声音也不低了,⾼声叫道:“你不是停几天才回来吗?” 好像提前几天回来,是吴摩西的错。这一声叫,既惊着了屋里的吴香香,也惊醒了脑袋还在蒙着的吴摩西。吴香香从屋里跑了出来,看到吴摩西,也愣在了那里。吴摩西醒过来之后,二话没说,转⾝去了厨房。从厨房出来,手里拎着姜虎留下的牛耳尖刀。去年“吴摩西大闹延津城”用的就是这把尖刀。上次拿刀是虚张声势,这次拿刀是真要杀人。老⾼和吴香香也醒过闷来,惊呼一声,各顾各人,奔到街上逃命。他们在前边跑,吴摩西在后边追。到底吴摩西刚从山西贩葱回来,走了几百里路,又受了惊吓,老⾼和吴香香在家没出门,又要逃命,吴摩西追到十字街头,还没赶上他们;两人钻到一条胡同里没影了,吴摩西着气,蹲在了地上。这时十字街头一个人也没有,从远处传来倪三打更的梆子声。吴摩西在地上了一阵,又站起⾝,突然不追他们了。吴摩西产生了另外一个想法。他转⾝回到馒头铺,将葱卸到院子里,牵⽑驴车出来,赶着⽑驴车,去了⽩家庄。到了⽩家庄,天刚泛亮,吴摩西去敲老⾼的老婆老⽩娘家的门。见到老⽩,吴摩西哭丧着脸,说老⾼得了急病,让老⽩赶紧回去。老⽩不明就里,哆哆嗦嗦,连包袱都没拿,就上了吴摩西的⽑驴车。吴摩西的意思,老⽩是个生不得气的人,一生气就犯羊角风;等把老⽩接到县城,一五一十,来龙去脉,把老⾼和吴香香偷情之事,原原本本告诉老⽩;让老⽩去和老⾼和吴香香撕拽,自己先来个坐山观虎斗。这比杀了奷夫奷妇还要让吴摩西解恨。杀人就是一刀,这个撕拽的过程,怕是需些时⽇。老⾼虽说老⽩早晚会死,但她现在还没有死。没死就有没死的用处。最好老⽩就死在这件事上,看老⾼和吴香香如何处置。如果死了人,就不单是桩偷情的事了。这时死人就不是吴摩西杀人,而是老⾼和吴香香死了一个人,看老⾼和吴香香怎么办。既然是坏事,就让它坏到底。不单为自己解了气,也为没见过面的姜虎报了仇。吴摩西一下觉得自己长大了。也一下发现自己的內心,还有闪亮的一面;原来闪亮的一面,就是狠毒的一面。也许以前没有,是吴香香和老⾼,一个是自己的老婆。一个是自己信得过的朋友,手把手教会了自己。过去是个死心眼,现在终于活泛了。 但吴摩西还是打错了算盘。待他用⽑驴车拉着老⽩回到县城,已是第二天中午。吴香香和老⾼。已双双卷包逃出了延津。老⽩闻知此事。倒是一下犯病了,浑⾝菗搐。口吐⽩沫,直倒在地上,死了过去。吴摩西手忙脚,赶忙又把她拉到县城北街老李家的“济世堂” WWw.BWoXS.CoM |
上一章 一句顶一万句 下一章 ( → ) |
新兵连头人温故一九四二单位官场官人塔铺一腔废话故乡相处流传故乡天下黄花 |
福利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在线阅读由刘震云提供,限制级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结局在线阅读,被窝网提供福利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经典观看在线下载,大神作品齐聚被窝,最新章节每日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