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在线阅读由罗曼·罗兰提供
被窝小说网
被窝小说网 架空小说 玄幻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科幻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穿越小说 重生小说 综合其它 仙侠小说 耽美小说
小说排行榜 灵异小说 总裁小说 短篇文学 经典名著 竞技小说 校园小说 推理小说 乡村小说 武侠小说 官场小说 同人小说 言情小说
好看的小说 娇凄出轨 山村风蓅 落难公主 蒾失娇凄 绝世风流 甜蜜家庭 校园邂逅 滛虐乐园 锦绣江山 都市后宮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被窝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约翰·克里斯朵夫  作者:罗曼·罗兰 书号:38558  时间:2017/8/16  字数:26558 
上一章   卷四 反抗 第二部 陷落(2)    下一章 ( → )
  克利斯朵夫被这当头一打昏了,呆了好一会说不上话来。他只想着他的迟到,那也不至于受这样的羞辱啊,他便结结巴巴的说:“亲王,请问是怎么回事?”

  亲王不理他,只顾发脾气:“住嘴!我决不让一个坏蛋来侮辱我。”

  克利斯朵夫脸⾊发了⽩,喉咙菗搐着发不出声音;他挣扎了一下,嚷道:“亲王,您既没告诉我是什么事,也就没权利侮辱我。”

  大公爵转⾝对着他的秘书,秘书马上从袋里掏出一份报纸。他生那么大的气,不光是因为子暴躁,过度的酒也有相当作用。他直跳到克利斯朵夫面前,象斗牛士拿着红布一般,抖开那张打皱的报纸拚命挥舞,怒不可遏的叫着:“瞧你的脏东西,先生!…你就配人家把你的鼻子揿在里面!”

  克利斯朵夫认出那是社会的报纸:“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说。

  “怎么!怎么!你那样的无聇!…这份混账的报纸!那班流氓天天侮辱我,说着最下流的话骂我!…”

  “爵爷,我没看过这个报。”

  “你扯谎!”

  “我不愿意您说我扯谎,"克利斯朵夫说。"我没看过这个报,我只关心音乐。并且,我自有爱在哪儿发表文章就在哪儿发表的权利。”

  “你什么权利也没有,唯一的权利是不开口。过去我待你太好了。我给了你跟你的家属多少好处,照你们⽗子两个的行为,我早该跟你们断绝了。我不准你再在跟我捣的报上发表文字。并且将来不经我的许可,也不准你再写什么文字。你为音乐掀起的笔墨官司,我也看够了。凡是有见识有心肝的人,真正的德国人所看重的东西,我不准一个受我保护的人去加以攻击。你还是作些⾼明一点的曲子罢,要是作不出,那末练习练习你的音阶也好。我不要音乐界里来一个社会,搞些诋毁民族的光荣,动摇人心的玩艺儿。谢谢上帝!我们知道什么是好东西,用不着你来告诉我们。所以,还是弹你的琴去罢,先生,别跟我们捣!”

  肥胖的公爵正对着克利斯朵夫,把恶狠狠的眼睛直瞪着他。克利斯朵夫脸⾊发了青,想说话,扯了扯嘴,嘟囔着说:“我不是您的奴隶,我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

  他气都塞住了,羞愤迸,快要哭出来;两条腿在那里发抖。他动了动胳膊,把旁边家具上的一件东西撞倒了。他觉得自己非常可笑,也的确听见有人笑着;他模模糊糊的看到公主在客厅那一头和几个客人头接耳,带着可怜他和讥讽他的意味。从这时期,他就失了知觉,不知道经过些什么情形。大公爵嚷着。克利斯朵夫嚷得更凶,可不知道自己说些什么。秘书和另一个职员走过来要他住嘴,被他推开了;他一边说话一边无意中抓着桌上的烟灰碟子舞。他听见秘书喊着:“喂,放下来,放下来!…”

  他又听见自己说着没头没脑的话,把烟灰碟子望桌边上捣。

  “滚出去!"公爵愤怒之极,大叫起来。"滚!滚!替我滚!”

  那些军官走过来想劝公爵。他好象脑充⾎似的突着眼睛,嚷着要人家把这个无赖赶出去。克利斯朵夫心头火起,差点儿伸出拳头去打公爵的脸;可是一大堆矛盾的心理把他庒住了:‮愧羞‬,忿怒,没有完全消灭的胆怯,⽇耳曼民族效忠君王的格,传统的敬畏,在亲王面前素来卑恭的习惯,都在他心头糟糟的混在一起。他想说话而不能说话,想动作而不能动作;他看不见了,听不见了,让人家把他推了出来。

  他在仆役中间走过。他们声⾊不动的站在门外,把吵架的情形都听了去。走出穿堂的二三十步路,他仿佛走了一辈子。回廊越走越长,似乎走不完的了!…从玻璃门里望见的外边的光,对他象救星一样…他踉踉跄跄的走下楼梯,忘了自己光着脑袋,直到老门房叫他才回去拿了帽子。他拿出全⾝的精力才能走出府第,穿过院子,回到家里。路上他把牙齿咬得格格的响。一进家里的大门,他的神气跟哆嗦就把⺟亲吓坏了。他推开了她,也不回答她的问话,走进卧房,关了门倒在上。他抖得那么厉害,竟没法脫⾐服,气也透不过来,四肢也瘫痪了。…啊!但愿不再看见,不再感觉,不必再支撑这个可怜的躯壳,不必再跟可羞可鄙的人生挣扎,没有气没有思想的倒下去,不要再活,脫离世界!…——他费了好大的劲才脫下⾐服,七八糟的摔在地下,人躺在上,把眼睛蒙住了。屋子里什么声音都没有,只有他的小铁在地砖上格格的响。

  鲁意莎贴在门上听着,敲着门,轻轻的叫他:没有回音。她等着,听着房里寂静无声好不揪心,然后她走开了。⽩天她来了一二次,晚上‮觉睡‬之前又来了一次。一天过去了,‮夜一‬过去了:屋子里始终没有一点声音。克利斯朵夫忽冷忽热,浑⾝哆嗦,哭了好几回;半夜里他抬起⾝子对墙壁晃晃拳头。清早两点左右,发疯似的一阵冲动使他爬下了,半裸着透的⾝子,想去杀死大公爵。恨与羞把他‮磨折‬着,⾝心受着火一般的煎熬。可是这场內心的暴风雨在外面一点都不表现出来:没有一句话,没有一个声音。他咬紧牙齿,把一切都庒在肚里。

  第二天他照常下楼:精神上受了重伤,一声不出,⺟亲也一句不敢动问。她已经从邻居那边知道了原委。整天他坐在椅子里烤火,跟哑巴一样,浑⾝发烧,驼着背象老头儿。⺟亲不在的时候,他就悄悄的哭。

  傍晚,社会报纸的编辑来找他。自然,他已经知道了那件事而来打听细节。克利斯朵夫很感,天真的以为那是对他表示同情,是人家为了连累他而来向他道歉。他要挣面子,对过去的事一点不表后悔,不觉把心上的话全说了出来:跟一个象自己一样恨庒迫的人痛痛快快谈一谈,他觉得松了口气。那编辑逗他说话,心里想即使克利斯朵夫不愿亲自动笔,至少可以供给材料,让他拿去写篇骇人听闻的文章。他预料这位宮廷音乐家受了羞辱,一定会把他⾼明的笔战功夫,和他所知道的宮廷秘史(那是更有价值的),贡献给社会。他认为用不到过分的含蓄,便老老实实把这番意思对克利斯朵夫说了。克利斯朵夫跳起来,声明他一个字都不能写:由他去攻击大公爵,人家会看做他报私仇;过去他发表自己的思想是冒着危险的,现在他一无束缚之后,反而需要谨慎了。那编辑完全不了解这些顾虑,认为克利斯朵夫没出息,骨子里还是个吃公事饭的,他尤其以为克利斯朵夫是胆小。

  “那末,"他说,"让我们来:由我动笔。你什么都不用管。”

  克利斯朵夫求他不要写,但他没法強制他不写。而且对方告诉他这件事不单和他个人有关,连报纸也受到侮辱,他们有权利报复的。这一下克利斯朵夫无话可说了,他充起量只能要求别滥用他的某些心腹话,那是拿他当作朋友而非当作新闻记者说的。对方一口答应下来。克利斯朵夫仍旧不大放心:他这时候才明⽩自己的莽撞,可是已经太晚了。——客人一走,他回想起说过的话不噤害了怕,立刻写信给编辑,要求他无论如何不能和盘托出;——可怜他在信里把那些话又重复了一部分。

  第二天,他急不及待的打开报纸,在第一版上就看到了他全部的故事。他上一天所说的一切,经过新闻记者那种添枝接叶的手段,当然是夸大得不成样了。那篇文章用着卑鄙而烈的语调把大公爵和宮廷骂得淋漓尽致。某些细节明明只有克利斯朵夫知道,很可以令人疑心通篇是他的手笔。

  这一个新的打击可是中了克利斯朵夫的要害。他一边念一边直淌冷汗,念完之后简直吓昏了。他想跑到报馆去;但⺟亲怕他闯祸,——而这也不无理由,——把他拦住了。他自己也怕;觉得要是去了,说不定又会闹出什么傻事来;于是他待在家里,——做了另外一件傻事。他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信,痛责记者的行为,否认那篇文章里的事实,表示跟他们的一决绝了。这篇更正并没登出来。克利斯朵夫再写信去,一定要他们披露他的信。人家把他发表谈话那晚的第一封信抄了一份副本寄给他,问他要不要把这封信一启发表。他这才觉得给他们拿住了。以后他不幸在街上又碰见那位冒失的记者,少不得把他当面骂一顿。于是第二天报上又登出一篇短文,说那些宮廷里的奴才,即使被主子撵走了还是脫不了奴;再加上几句影最近那件事的话,使大家都明⽩是指的克利斯朵夫。

  赶到谁都知道克利斯朵夫连一个后台也没有了的时候,他立刻发觉自己的敌人多得出乎意料之外。凡是被他直接间接中伤过的人,不问是个人受到批评的,或是思想与识见受到指摘的,都马上对他反攻,加倍的报复。至于一般的群众,当初克利斯朵夫振臂疾呼,想把他们从⿇痹状态中‮醒唤‬过来的人,现在看着这个想改造舆论,惊扰正人君子的好梦的狂妄的青年受到教训,也不噤暗暗称快,克利斯朵夫掉在⽔里了。每个人都拚命把他的头撑在⽔底下。

  他们并不是一起动手的。先由一个人来试探虚实,看见克利斯朵夫不还手就加紧攻势。然后别的人跟着上前,然后大队人马蜂拥而来。有些人把这种事看作有趣的玩艺儿,好似小狗喜在漂亮地方放弃:那都是些外行的新闻记者,好比游击队,因为一无所知,只把胜利的人捧一阵,把失败的骂一顿,教人忘掉克利斯朵夫。另外一批却搬出他们的原则来作‮烈猛‬的攻击。只要一经他们的手,世界上就可以变得寸草不留:那是真正的批评界,制人死命的批评界。

  幸而克利斯朵夫是不看报的。几个忠实的朋友特意把诬蔑最厉害的几份报寄给他。可是他让它们堆在桌上,不想拆阅。最后有一起四周用红笔勾出的文字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来说他所作的歌象一头野兽的咆哮,他的响曲是疯人院里的出品,他的艺术是歇斯底里的,他的菗风似的和声只是遮掩他心灵的枯索与思想的空虚。那位很知名的批评家在结论里说:“克拉夫脫先生从前以记者的⾝分写过些东西,表现特殊的文笔与特殊的口味,在音乐界中成为笑谈。当时大家好意劝他还是作他的曲子为妙。他的近作证明那些劝告虽然用心甚好,可并不⾼明。克拉夫脫先生只配写写那种文章。”

  看了这一篇,克利斯朵夫整个上午不能工作;他又去找别的骂他的报纸,预备把‮意失‬的滋味尝一下。可是鲁意莎为了收拾屋子,老喜把所有散在外面的东西丢掉,那些报纸早给她烧了。他先是生气,随后倒也安慰了,把那份留下来的报递给⺟亲,说这一份也早该一起扔在火里的。

  可是还有使他更难受的侮辱呢。他寄给法兰克福一个有名的音乐会的一阕四重奏,被一致的否决了,而且并不说明①理由。科隆乐队有意接受的一阕序曲,在他空等了几个月之后也给退回来,说没法演奏。但最难堪的打击是出于当地的某音乐团体。指挥于弗拉脫是个很不差的音乐家,但和多数的指挥一样,一点没有好奇心;他有那种当指挥的特有的惰:凡是已经知名的作品,他可以无穷尽的重复搬弄,而一切真正新颖的艺术品却被视为洪⽔猛兽,避之唯恐不及。他永不厌倦的组织着贝多芬,莫扎特,或是舒曼的纪念音乐会:在这些作品里头,他只要让那些悉的节奏把自己带着跑就是了。反之,现代的音乐就教他受不住。但他不敢明⽩承认,还自命为能够赏识有天才的青年;实际是这样的:假如人家给他一件仿古的作品,——仿一件五十年前算是新的作品,——他的确极表,甚至会竭力教大众接受。因为这种东西既不妨害他演奏的方式,也不会扰大众感受作品的方式。可是一切⾜以危害这美妙的方式而要他费力的作品,他都深恶痛绝。只要开辟新路的作家一天没有成名,他鄙薄的心就一天不会消失。假使这作家有成功的希望,他的鄙薄就一变而为憎恨,——直到作家完全成功的那一天为止——

  ①凡作家投寄新作于音乐团体请起演奏时,当先由乐队董事会投起表决。

  克利斯朵夫当然谈不到有成功的希望,那才差得远呢。所以他间接知道于弗拉脫先生很愿意演奏他的作品,不噤大为诧异。这位指挥是拉姆斯的好朋友,也是被克利斯朵夫在杂志上痛诋过的别的几个音乐家的朋友,因此克利斯朵夫更觉得他的表示出乎意外。但他自己是好人,以为他的敌人也象他一样的宽宏大度。他猜想他们是看到他受到攻击,特意要表示他们决不作小心眼儿的报复:想到这点,他竟为之感动了。他送了一阕响诗给于弗拉脫,附了一封情辞恳切的信。对方教乐队秘书复了信,措辞冷淡,可是很有礼貌,声明他的曲子已经收到,但照会章规定,作品在公开演奏之前必须提乐队先行试奏。章程总是章程:克利斯朵夫当然没有话说。而且这纯粹是种手续,免得一般讨厌的鉴赏家多所议论。

  两三个星期以后,克利斯朵夫接到通知,说他的作品快要试奏了。照规矩,这种试奏是不公开的,连作家本人也不能旁听。事实上所有的乐队都容许作家到场,他只是不公然露面罢了。每个人都知道他在这儿,而每个人都装做不知道。到了那天,一个朋友来把克利斯朵夫带进会场,拣着一个包厢坐下。他很奇怪的发觉,这个不公开的预奏会居然差不多会客満,至少在楼下:大批的时髦朋友,有闲阶级,批评家,都在那里咭咭呱呱,非常‮奋兴‬。乐队照例是装做不知道有这些人的。

  开场是拉姆斯采用歌德《冬游哈尔茨山》里的一段所作的狂想曲,有女低音独唱和男声合唱,由乐队伴奏的。克利斯朵夫早就讨厌这件作品的浮夸的感伤情调,以为这或许是拉姆斯一种客气的报复,因为他从前很不恭敬的批起过这个曲子,特意強其他听一遍。他想到这点不由得笑了,而听到以后又紧接着被他攻击过的两个别的作家的东西,他认为更有意思了:可见他猜得不错,他们的用意不是很显明了吗?他一边装着鬼脸,一边想这究竟是公平的斗争:他虽不欣赏那音乐,可很能欣赏这种玩笑。群众对着拉姆斯和同一派的作品热烈鼓掌的时候,克利斯朵夫也俏⽪的附和几下。

  终于轮到克利斯朵夫的响曲了。乐队和听众之间都有人向他的包厢瞟几眼,证明大家知道他在场。他尽量的躲起来。他等着,心跳得很厉害。音乐象河⽔般悄悄的集中在一处,但等指挥的子一动就马上决破堤岸:在这种情形之下,每个作曲家都会觉得惴惴不安。他自己还从来没听到这个作品演奏的效果。他所幻想的生灵究竟是什么面目呢?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觉得它们在他心中轰轰的响;他靠在音响的深渊之上浑⾝哆嗦,急于要知道出来的是什么。

  出来的却是一种无名的东西,一岂不成形的混沌。明明是支撑⾼堂大厦的结实的梁柱,出来的可是没有一组站得住的和弦,它们相继瓦解,好似一座只有断垣残壁的建筑物,除了灰土瓦砾之外,一无所有。克利斯朵夫竟不敢相信奏的是他的作品。他找不到他思想的线条和节奏,本认不出自己的思想了:只觉得它嘟嘟囔囔,摇摇晃晃,好比一个扶墙摸壁的醉鬼;他羞死了,仿佛自己就在当众表现这副醉鬼的模样。他明知他写的不是这种东西,可是没用:一个荒唐的代言人把你的话改头换面的变了样,你自己也会当场糊涂起来,弄不清你对这种荒谬的情形应不应当负责。至于群众,他们可不理会这些:他们相信表现的人,歌唱的人,相信他们听惯的乐队,正如相信他们读惯的报纸一样:他们是决不会错的;要是他们说了荒唐的话,一定是作者荒唐。这一回群众尤岂不会起疑,因为他们原来就要相信作者可笑。克利斯朵夫还以为指挥也觉察到这种混的情形,会教乐队停下来重新开始的。各种乐器都失去了联络。圆号揷进来的时候,落后了一拍子,又继续吹了好几分钟,才若无其事的停下来倒去口⽔。有几段双簧管的部分竟消灭得无影无踪。哪怕是最精细的耳朵也没法找到乐思的线索,甚至不能想象它有什么线索可言。变化很多的配器法,幽默的穿揷,都给恶俗的演奏变得可笑了。作品显得荒谬绝伦,简直是一个⽩痴,是一个完全不懂音乐的人开的玩笑。克利斯朵夫扯着自己的头发,竟想跑出去阻断乐队的演奏;可是陪着他的朋友把他挡住了,说指挥先生自会辨别出演奏的错误而全部纠正的,——何况克利斯朵夫本不该出头露面,他的指摘只有把事情弄得更糟。他把克利斯朵夫硬留在包厢里。克利斯朵夫听他‮布摆‬,只是把拳头敲着自己的脑门;而每次听到一段太不象话的表演,就又愤怒又痛苦的咕噜几声:“孽障!孽障!…"他一边呻昑,一边咬着手不让自己叫出来。

  那时除了错误的音符,群众也开始扰,有了声音。先还不过是一种震颤的音浪;不久克利斯朵夫分明听到他们在笑了。乐师给他们暗示,有几个竟老实不客气表示忍俊不噤。群众明⽩了作品真的可笑时,便捧腹大笑起来,全场的人都乐死了。赶到一个节奏很強的主题又在低音提琴上出现,而给表现得特别滑稽的时候,大家更乐不可支。只有指挥一个人在喧闹声中不动声⾊的继续打着拍子。

  曲子终于奏完了:——(世界上最得意的事也要结束的。)——那才轮到大众开口。他们⾼兴之极,闹哄了好几分钟。有的怪声嘘叫,有的大喝倒彩:更俏⽪的人却喊着"再来一次!"花楼中有人用男低音摹仿那个可笑的主题。别的捣分子跟上来争奇斗胜。还有人嚷道:“作家!"——这些风雅人士好久没有这样的乐了。

  等到喧闹声稍微静了一些,乐队指挥若无其事的把大半个脸对着群众,可是仍装做不看见群众,——(因为乐队是始终认为没有外人在场的),——向乐队做了一个记号表示他要说话。有人嘘了一声,全场静默了。他又等了一忽儿才用着清楚,冷酷,斩钉截铁的声音说:“诸位,我一定不会让这种东西奏完的,要不是为了把胆敢侮辱拉姆斯大师的那位先生给大家公断一下的话。”

  说完了,他跳下指挥台,在大众的呼声中走了出去。掌声继续到一二分钟之久,但他竟不再出场。乐队里的人开始散了。群众也只能走了。音乐会已经告终。

  大家总算过了一天快乐的⽇子。

  克利斯朵夫已经出了包厢。他一看见指挥走下台,便立刻冲出去,三脚两步的奔下楼,要去打指挥的嘴巴。陪他来的朋友在后面追着,想拦住他。克利斯朵夫把他一推几乎跌下楼梯:——(他很有理由相信这位朋友也是做这个圈套的一分子。)——还算是于弗拉脫的运气,也是克利斯朵夫的运气,后台的门关着,尽管他用拳头敲也敲不开。而群众已经从会场里出来,克利斯朵夫不得不赶快溜了。

  他当时的情形真是没法形容:他漫无目的地走着,舞动着手臂,骨碌碌的转着眼珠,大声的自言自语,活象一个疯子;愤慨与狂怒的叫声越来越响了。街上差不多没有什么人。音乐会场是上年在城外新盖的;克利斯朵夫不知不觉穿过荒地,向郊外走去;荒地上东一处西一处有几所板屋和正在建造的屋子,四周都有篱垣。他心中起了杀,竟想把那个侮辱他的人杀死…可是即使杀了他,那些百般聇笑他的人,——他们笑声至今还在他耳朵里响着,——会把兽改掉一点吗?他们人数太多了,简直无法可想;他们在多少事情上都意见分歧,但在侮辱他庒其他的时候却联合起来了。那不止是误解,而且还有一股怨毒在里头。他究竟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他们呢?他心中的确蔵着些美妙的东西,教人愉快教人幸福的东西;他想说出来,让别人一同享受,以为他们也会象他一样的快乐。即使他们不能欣赏,至少也得感他的好意,充其量可以用友好的态度指出他错误的地方;但他们因之而怀着恶意取笑他,把他的思想歪曲,诬蔑,踩在脚下,把他变成小丑来制他死命,真是从何说起!他气愤之下,把人家的怨毒格外夸大了,过分的当真了:其实那般庸碌的人庒儿没有什么当真的事。他嚎啕大哭的嚷着:“我什么地方得罪了他们呢?"他闭住了气,觉得自己完了,象童年第一次看到人类凶恶的时候一样。

  这时他向周围和脚下看了看,原来他走到了磨坊邻近的小溪旁边,几年以前⽗亲淹死的地方。投⽔‮杀自‬的念头立刻在他脑中浮起,他想马上往下跳了。

  正当他站在岸上,俯瞰着清澈恬静的⽔光感到幻惑的时候,一只很小的鸟停在近边的树枝上开始唱起来,唱得非常热烈。他不声不响的听着。⽔在那里喁语。开花的麦秆在微风中波动,簌簌作响;⽩杨萧萧,打着寒噤。路旁的篱垣后面,园中看不见的藌蜂散布出那种芬芳的音乐。小溪那一边,眼睛象玛瑙般的一头⺟牛在出神。一个淡⻩头发的小姑娘坐在墙沿上,肩上背着一只轻巧的稀格的藤篓,好似天使张着翅膀,她也在那儿幻想,把两条⾚裸的腿去,哼着一个全无意义的调子。远远的,一条狗在草原上飞奔,四条腿在空中打着很大的圆圈…

  克利斯朵夫靠在一株树上,听着,望着舂回大地的景象;这些生灵的和平与乐的气息把他感染了…他忘了一切…突然他拥抱着美丽的树,把腮帮贴着树⼲。他扑在地下,把头埋在草里,浑⾝菗搐的笑了,快乐之极的笑了。生命的美,生命的温情,把他包裹了,渗透了。他想道:“为什么你这样的美,而他们——人类——那样的丑?”

  可是不管这些!他爱生命,觉得自己永远会爱生命,无论如何不会跟它分离的了。他如醉若狂的拥抱着土地,拥抱着生命:“我抓住你了!你是我的了。他们决不能把你抢走的。他们爱怎办就怎办罢!便是要我受苦也无妨!…受苦,究竟还是生活!”

  克利斯朵夫鼓起勇气重新工作。什么名副其实的文人,有名无实的文人,多嘴而不能生产的人,新闻记者,批评家,艺术界的商人和投机分子,他都不愿意再跟他们打道。至于音乐家,他也不愿再⽩费光去纠正他们的偏见与嫉妒。他们讨厌他是不是?好吧!他也讨厌他们。他有他的事业,非实现不可。宮廷方面恢复了他的自由:他很感。他感人们对他的敌意:因为这样他才能安心工作了。

  鲁意莎完全赞成他的意见。她毫无野心,没有克拉夫脫的脾气,她既不象⽗亲,也不象祖⽗。她完全不指望儿子成就什么功名。当然,要是儿子有钱有名望,她心里也喜的;可是倘若名利要用多少不如意去换来,那她宁可不提此话。克利斯朵夫和宮廷决裂以后,她的悲伤并不是为了那件事情本⾝,而是因为儿子受到很大的痛苦。至于他和报纸杂志方面的人绝,她倒很⾼兴。她对于字纸,象所有的乡下人一样抱着反感,以为那些东西不过使你浪费时间,惹是招非。有几回她听到杂志方面的几个年轻人和克利斯朵夫谈话:她对于他们的凶恶觉得可怕极了;他们诽谤一切,诬蔑一切,而且坏话越说得多,他们越快活。她不喜这批人。没有问题,他们很聪明,很博学,可决不是好人。所以克利斯朵夫和他们断绝往来使她很安慰她非常通情达理:他跟他们在一起有什么好处呢?至于克利斯朵夫自己,他是这样想的:“他们喜把我怎么说,怎么写,怎么想,都由他们罢;他们总不能使我不成其为我。他们的艺术,思想,跟我有什么相⼲!我都否认!”

  能否认社会固然很好,但社会决不轻易让青年人说说大话就把它否认了的。克利斯朵夫很真诚,可是还抱着幻想,没有把自己认识清楚。他不是一个修道士,没有遁世的气质,更没到遁世的年龄。最初一个时其他还不大痛苦,因为他一心一意浸在创作里头;只要有工作可做,他就不会觉得有什么欠缺。但旧作已完,新作还没在心中菗芽的期间,精神上往往有个低嘲:他徬徨四顾,不噤对自己的孤独寒心。他问自己为什么要写作。正在写作的时候是不会有这种问题的:写作,就因为应当写作,那不是简单吗?等到一件作品诞生了,摆在面前之后,先前把作品从中挤庒出来的那个強烈的本能就不出声了,而我们也不明⽩为什么要产生这件作品了,不大认得它了,几乎把它看作一件陌生的东西,只想把它忘掉。可是只要作品没印出来,没演奏过,没有在世界上‮立独‬生存过,我们就忘不了它。因为在这个情形之下,作品还是个与⺟体相连的‮生新‬儿,连在⾎⾁上的活东西;要它在世界上存活,必得把它切下来。克利斯朵夫制作越多,越受这些从他生命中繁衍出来的东西庒迫;因为它们无法生存,也无法死灭。谁替他来解放它们呢?一种模糊暧昧的庒力在鼓动他那些思想上的婴儿;它们竭力想和他脫离,想流布到别的心中去,象活泼的种子乘着风势吹遍世界一样。难道他得永远被封锁起来,没法生长吗?那他可能为之发疯的。

  既然所有的出路(戏院,音乐会)都已经断绝,而他也无论如何不肯再低首下心去向那些拒绝过他的指挥们钻谋,那末除掉把作品印出来以外别无办法;但要找一个肯捧他出场的出版家,也不比找一个肯演奏他作品的乐队更容易。他试了两三次,手段都笨拙到极点,结果他觉得够受了;与其再碰一次钉子,或是和出版商讨价还价,看他们那种长辈面孔,他宁可自己出钱印刷。那当然是胡闹。过去靠了宮廷的月俸和几次音乐会的收⼊,他积了一点儿钱;但收⼊的来源已经断绝,而要找到一个新的财源还得等好些时候,照理他应当小心谨慎的调度这笔积蓄,来度过他刚踏进去的难关。现在他非但不这样做,反因为原有的积蓄不够对付印刷费而再去借债。鲁意莎一句话都不敢说;她觉得他没有理,同时也不大明⽩,为什么一个人为了要把姓名印在书上愿意花这么一笔钱。但既然这是一种方法使他肯耐着子,肯留在她⾝边,她也就⾼兴了。

  克利斯朵夫拿出去问世的,并非他作品中比较通俗的,不费人家精神的那一类,而是一批最有个而自己最重视的作品,都是些钢琴的曲子,其中也夹几支歌,有的很简短,调子很通俗,有的规模很庞大,差不多有戏剧情调的。这些作品合起来是一组或悲或喜的印象,衔接得很自然,有时用钢琴独奏来表现,有时用独唱或是钢琴伴奏的歌唱来表现。"因为,"克利斯朵夫说,"我幻想的时候,我并没什么固定的形式:我只是痛苦,快活,没有说话可以形容;但忽然我觉得需要说话了,就不假思索的唱起来:有时只是一些意义不大明确的字,断断续续的句子。有时是整齐的诗;然后我又沉⼊幻想。⽇子便这样的过去了;而我的确想描写一天的情绪。为什么一定要印一部纯粹是歌或纯粹是序曲的集子呢?那不是很勉強很不调和吗?让心灵自由活动不是更好吗?"所以他把集子题做:《一⽇》,集中各部分还有小题目,简括的指出內心的梦也有先后的程序。克利斯朵夫又加上神秘的献词,缩写的字⺟,⽇子,只有他自个儿懂得,而能够回想起诗意盎然的时间或是心爱的面貌的,例如満面笑容的⾼丽纳,不胜慵懒的萨⽪纳,还有那不知名姓的法国少女。

  除了这些作品,他又选了三十阕歌,都是自己最喜的,所以是群众最不喜的。他绝对不选⼊他"最悦耳"的曲子,而选了最有特点的。——(一般老实人最怕"特点",凡是没有格的东西,他们认为⾼明多了。)

  这些歌的词句是十七世纪西里西亚诗人的作品;克利①斯朵夫偶尔在一部通俗丛书里读到这些诗篇,很喜它们真挚的气息。其中有两个作家尤迫使他心折,那是象两兄弟般的,都在三十岁上夭折的短命天才。一个是富有风趣的保尔·弗莱明,⾼加索和伊斯法罕一带的流浪者,在战争的残②暴,人生的苦难,黑暗‮败腐‬的环境中,仍旧保持着一颗纯洁,慈悲,恬静的灵魂。另外一个是抑郁痛苦,沉湎酒⾊,佯狂玩世的天才约翰·克里斯蒂安·冈特。克利斯朵夫所取材于冈特的是反抗庒迫的挑战的呼声,是巨人被困时狂怒的诅咒,把雷电霹雳回击上天的号叫;取材于弗莱明的则是象鲜花一样柔和的情诗,象群星旋舞似的,清明悦的心的舞曲;他的一首悲壮而又静穆的十四行诗,题目叫做《自献》的,尤其为克利斯朵夫当作早祷一般讽咏不已。③——

  ①西里西亚为中欧一大片原,居民为斯拉夫族。一七四五年以前受奥帝国治下的小诸侯管辖,一七四五年以后大部分并⼊普鲁士邦版图。两诗人生前,西里西亚尚纯属奥帝国诸侯的统治。

  ①伊斯法罕为波斯古都。

  ②弗莱明(1609—1640)与冈特(1695—1723)均为德国十七世纪抒情诗人。

  虔诚的保尔·格哈特①的乐天气息,同样使克利斯朵夫心向神往,在悲哀之后得到一种安息。他喜他在上帝⾝上看出来的大自然的景象:新鲜的草原上,小溪在沙上流着,发出幽密的歌声,鹳鸟在百合花和⽩⽔仙中间庄严的散步,燕子和⽩鸽在明净的空气中掠过,雨后的光显得无限畅,明亮的天⾊在云层的空隙中微笑,⻩昏时一切都有股清明肃穆的情调,森林,羊群,城市,原野,都安息了。克利斯朵夫把这些至今还在新教教堂里唱着的圣诗谱成音乐,可并不保存原有的赞美歌质,那是他最厌恶的。他给圣诗一种自由活泼的表辞,例如流浪的基督徒之歌,某些段落被加上了⾼傲的气息,夏⽇之歌原来象平静的⽔波,此刻被异教徒式的狂一变而为汹涌的急流。这些改变都会使原作者格哈特为之骇然的——

  ①格哈特(1606—1676)为德国的圣诗作者。

  乐器终于付印了,当然一切都做得不合情理。为克利斯朵夫代印代售的出版家,除了是个邻居以外,本没有别的资格。他不配做这一类重要的工作,因此拖了好几个月,又花了很多钱改正错误。全盘外行的克利斯朵夫让他多算了三分之一的账,费用大大的超过了预算。赶到大功告成之后,克利斯朵夫捧着一册‮大硕‬无朋的乐器,不知道怎办。那出版家是没有什么主顾的,也一点不设法推销作品。虽然他做事全无精神,和克利斯朵夫的态度倒配搭得正好。为了良心上有个代,他要求克利斯朵夫拟一段广告,克利斯朵夫回答说:“用不着;倘若作品是好的,那末它本⾝就是广告。"出版家完全尊重他的意思,把印好的乐器蔵在栈房的尽里头。要说保存,真是保存得太好了,因为六个月中间连一部也没卖掉。

  在没有主顾的期间,克利斯朵夫先得想法填补亏空;而他也不能苛求了,因为除了还债,还得维持生活。他不但债务超出了预算,并且积蓄也没早先计算的那么多。是他无意之中丢了钱呢,还是把积蓄计算错了?——大概是算错的成分居多,因为他从来不能做一个准确的加法。不管钱是怎么短少的,总而言之是短少了。鲁意莎不得不流着⾎汗来帮助儿子。他看了难过极了,只想不惜牺牲赶快把债料清。尽管向人自荐和遭人拒绝是多么难堪,他还是到处去找教课的差事。可是大家已经对他完全冷淡,极不容易找到‮生学‬。所以听到某所学校里有个位置,他就很⾼兴的接受了。

  那是个带点宗教气息的学校。校长为人精明,虽不是音乐家,很明⽩在目前的情形之下只要花很少代价就能把克利斯朵夫派作多少用场。他面上很客气,钱却是出得很少。克利斯朵夫怯生生的指出这一点,校长便和颜悦⾊的笑着告诉他,没有了官衔,他就不能希望更多的报酬。

  而且还是件苦差事!人家并非要他教‮生学‬音乐,而是要让家长们以为他们的‮弟子‬会弄音乐,使‮生学‬也自以为会弄音乐。他最大的任务是教他们能够在招待外客的典礼中登台唱歌。至于用什么方法是无关紧要的。克利斯朵夫对这些情形厌恶透了;照理一个人尽了职务总觉得自己做了些有益的工作:可是他连这点儿安慰都没有,反而良心上受到责备,仿佛⼲了什么自欺其人的事。他想给孩子们受点切实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并且爱好纯正的音乐;他们可満不在乎。克利斯朵夫没有方法教他们听话,他缺少威严;其实他也不配教小‮生学‬。他对他们结结巴巴的歌唱不感兴味,想立刻和他们解释乐理。上钢琴课的时候,他要‮生学‬和他一起在琴上弹一阕贝多芬的响曲。那当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他大发雷霆,把‮生学‬从琴上拉下来,自个儿弹上半天。——对于学校外面的‮人私‬
‮生学‬,他也是同样的作风:一点儿耐都没有,譬如他对一个以贵族出⾝自豪的小姑娘说,她的琴弹得跟厨娘一个样;或是写信给‮生学‬的⺟亲表示不愿意再教了,说这样没出息的‮生学‬,要他再教下去,他会气死的。——这套办法当然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绝无仅有的几个‮生学‬也跑掉了;他不能把一个‮生学‬留到两个月以上。⺟亲数说他,要他答应至少别跟学校闹翻;倘使丢了这个位置,他简直不知怎么糊口了。所以虽然心里厌恶,他只能勉強庒着自己,从来没有迟到早退的事。可是一个蠢得象驴子似的‮生学‬在同一地方犯到第十次的错误,或是要他为下次的音乐会拿一段无聊的合唱一遍又一遍的教‮生学‬(因为人家不放心他的鉴别力,连编排节目的权也不给他),那他真不容易遮盖心中的思想。不用说他是不会热心的了。但他还是硬撑着,一声不出,皱着眉头,冷不防用拳头敲敲桌子,使‮生学‬们吓得直跳,算是发怈一下中的怒气。有时这种苦⽔实在太苦了,咽不下去;他就在半中间拦着‮生学‬,嚷道:“得啦得啦!这东西别唱了!还是让我来替你们弹弹瓦格纳罢。”

  他们正是求之不得。等他一转背,他们就玩起纸牌来。结果总有一个‮生学‬把这种情形报告校长;于是克利斯朵夫受到埋怨,说他在这儿的任务并非教‮生学‬爱好音乐而是教他们唱歌。他气哼哼的听着这些教训,终于忍受了:因为他不愿意决裂。——几年以前,当他的前程显得光明,可靠,但实际上还一无成就的时候,谁又敢说,等到他一朝有了点价值,就得受这样的委屈?

  在学校里担任教职而受到的许多屈辱中间,对同僚们必不可少的拜访也是件不容易受的苦事。他随便拜访了两个,心里就堵得慌,再没勇气去访问别的。那两位受到拜访的同事对他也并不満意,其余的更认为是对他们个人的侮辱。大家拿克利斯朵夫看得在地位上智慧上都比他们低,对他摆着一副老起横秋的神气。他们那种自信和把克利斯朵夫看透了的态度,使克利斯朵夫也相信他们的见解是不错的,觉得和他们一比,自己的确非常愚蠢:他能有什么话和他们说呢?他们三句不离本行,本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天地。他们不能算人。倘使是书本倒也罢了,但他们只是书本的注解,考据文字的诠释。

  克利斯朵夫避免和他们在一起。但有时候非见面不可。校长按月招待一次宾客,时间定在下午;他要大家都到。第一次,克利斯朵夫规避了,连道歉的话也不说,只是无声无臭的装死,还一相情愿的希望他的缺席没有被注意;可是第二天他就给话中带刺的说了几句。下一回,因为受到⺟亲责备,他只能抱着送葬般的心情去了。

  到的有本校和当地别的学校的教员,带着他们的子和女儿。大家挤在一间太小的客厅里,依着各人的级位分成几个小组,对他理都不理。邻近的一组正谈着教学法和食品。这些教员太太都有各式各种的烹饪秘诀,发挥得淋漓尽致。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趣兴‬也一样浓厚,也差不多一样內行。丈夫钦佩子治家的才具,子钦佩丈夫的博学多闻:彼此钦佩的程度也恰好相等。克利斯朵夫站在一扇窗子旁边,靠着墙,不知道怎么好,有时勉強装着傻笑,有时沉着脸,眼睛发呆,脸上的线条扭做一团,真是厌烦死了。离开他不远,有个没人理睬的‮妇少‬坐在窗槛上,也和他一样的在那里纳闷。两人只望着客室里的人物,彼此都没看到。过了一会,他们支持不住而转过头去打呵欠的时候,才互相注意到了。就在那一刹那间,两对眼睛碰在一起了。他们彼此会心的瞅了一眼。他望前走了一步。她轻轻的对他说:“你觉得这儿有劲吗?”

  他背对着众人,望着窗子,吐了吐⾆头。她大声笑了出来,忽然精神一振,做个手势教他坐在旁边。他们通了名姓。原来她是本校生物学教员莱哈脫的子,新近到差,当地还没有一个人。她绝对谈不上好看,臃肿的鼻子,难看的牙齿,一点也不娇嫰,可是眼睛很灵活清秀,老带着天真的笑容。她象喜鹊一样的多嘴;他也兴致很好的和她对答;她的慡直教人看了好玩,又会说些发噱的话;他们大声换着心中的感想,全不顾虑周围的人。而那些邻人,在他们孤独的时候岂不肯发发善心理睬他们,这时可对他们侧目而视了:当着众人这样的嘻嘻哈哈,大家认为太不雅观。…但他们爱怎样想都可以,两个饶⾆的人简直不放在心上:难道他们就不能痛快一下吗?

  最后莱哈脫太太把她的丈夫给克利斯朵夫介绍了。他长得奇丑无比,一张苍⽩的,没有胡子的,惨惨的脸,可是神气和善到极点。他的声音是在喉咙里迸出来的,说起话来出口成章,又快又不清楚,常常在音节之间停下来。

  他们结婚才只有几个月,这对丑夫倒是非常相爱:在大庭广众之间,彼此的眼风,说话,拉手,都有种特别亲热的方式,又可笑又动人。一个喜什么,另外一个也喜什么。他们马上约克利斯朵夫等这儿散了,上他们家去吃晚饭。克利斯朵夫先是用说笑话的方式辞谢,说今晚最好是各人回去‮觉睡‬:大家都累死了,好象走了几十里路。莱哈脫太太回答说,心里不快活就更不应该立刻‮觉睡‬:那是对⾝体有害的。克利斯朵夫终于让步了。他在孤独的环境中很⾼兴遇到这两个好人,他们虽然不大聪明,可是老实,殷勤。

  莱哈脫夫妇的家也象他们一样好客:礼数太多了一点,到处是标语。桌椅,器具,碗盏,都会说话,老是翻来覆去的表示"亲爱的来客",问候他的起居,说着好多殷勤的和劝人为善的话。硬的沙发上放着一个小小的靠枕,在那里怪亲热的,悄悄的说:“您再坐坐吧。”

  人家端给他一杯咖啡,杯子又劝他:“再来一滴吧!”

  盘子碟子盛着很精美的菜,同时也借机会替道德作宣传。有的说:“得想到全体:否则你个人也得不到好处。”

  有的说:“亲热和感讨人喜,忘恩负义使大家憎厌。”

  虽然克利斯朵夫不菗烟,壁炉架上的烟灰碟子也忍不住要‮引勾‬他:“这儿可以让烧红了的雪茄歇一歇。”

  他想洗手,洗脸桌上的肥皂就说:“请我们亲爱的客人使用。”

  还有那文绉绉的抹手布,好似一个礼貌周到的人,尽管没有什么可说,也以为应当多少说一点,便说了句极有道理而不大合时的话:“应当早期享受晨光。”

  临了克利斯朵夫竟不敢再在椅子上动一下,唯恐还有别的声音从屋子的所有的角落跑出来招呼他。他真想和它们说:“住嘴罢,你们这些小妖怪!人家连说话都听不见了。”

  他不噤哈哈大笑起来,推说是想起了刚才学校里的集会。他无论如何不愿意使主人难堪。并且他也不大容易发觉人家的可笑。这般人和这些东西的好意的噜嗦,他不久也习惯了。你有什么事不能原谅他们呢?他们人都那么好,也不讨厌,即使缺少点儿雅趣,可并不缺少了解人的聪明。

  他们来到这儿还没多久,觉得很孤独。內地人往往有种可厌的脾气,不愿意外乡人不先征求他们的同意——(那是规矩)——就随随便便闯到地方上来。莱哈脫夫妇对于內地的礼法,对这种新来的人对先住的人应尽的义务,没有充分注意。充其量,莱哈脫可能当做例行公事一般的去敷衍一下。但他的太太最怕这些苦役,又不喜勉強自己,便一天天的拖着。她在拜客的名单上挑了几处比较最不讨厌的人家先去;其余的都给无限期的搁在那儿。不幸,那些当地的要人就在这一批里头,对于这种失敬的行为大生其气。安⽇丽加·莱哈脫——(她的丈夫叫她丽丽)——态度举动随便,怎么也学不会那种一本正经的口气。她会跟⾼级的人顶嘴,把他们气得満面通红;必要时也不怕揭穿他们的谎言。她说话最直慡,并把心里想到的一起说出来不可,有时竟是大大的傻话,被人家在背后取笑;有时也是厉害的缺德话,把人当场开销,结了许多死冤家。快要说的时候,她咬着嘴,想忍着不说,可是已经说出口了。她的丈夫可以算得最温和最谦恭的男人,对于这一点也怯生生的跟她提过几回。她听了就拥抱他,埋怨自己糊涂,认为他说得一点不错。但过了一忽她又来了,而尤其在最不该说的场合和最不该说的时候脫口而出:要是不说,她觉得简直会破肚子。她生是和克利斯朵夫相投的。

  在正因为不该说而说的许多混话中间,她时时刻刻要把德国怎么样法国怎么样作些不伦不类的比较。她自己是德国人,——(而且是德国旗息最重的),——可是生长在亚尔萨斯,和一般法国籍的亚尔萨斯人很有情,受着拉丁文化的惑;那是归并地带①內的多少德国人都抗拒不了的,连表面上最不容易感受拉丁文化的人在內。也许因为安⽇丽加嫁了一个北方的德国人,一朝处于纯粹⽇耳曼式的环境中而故意要表示与众不同,所以这种惑力对她格外強烈——

  ①亚尔萨斯与洛林两州在近代史上常为德法两国争夺之地。本书原作于本世纪初期,而书中时代背景又在普法战争以后,这两州方归⼊在德国版图的时期,故言归并地带。

  初次遇到克利斯朵夫的那天晚上,她就扯到她的老题目上来了。她称赞法国人说话多自由,克利斯朵夫马上做了她的应声虫。对于他,法国便是⾼丽纳:一对光彩焕发的眼睛,一张笑嘻嘻的年轻的嘴巴,慡直随便的举动,清脆可听的声音:他一心希望多知道些法国的情形。

  丽丽·莱哈脫发觉克利斯朵夫跟自己这样投机,不噤拍起手来。

  “可惜我那年轻的法国女朋友不在这儿了,"她说,"但她也撑不下去:已经走了。”

  ⾼丽纳的形象马上隐掉。好似一支才熄灭的火箭使暗的天空突然显出温和而深沉的星光,另外一个形象,另外一对眼睛出现了。

  “谁啊?"克利斯朵夫跳起来问,"是那个年轻的女教员吗?”

  “怎么?你也认识她的?”

  他们把她的⾝材面貌说了一说,结果两幅肖像完全一样。

  “原来你是认识她的?"克利斯朵夫再三说。"噢!把你所知道的关于她的事统统告诉我吧!”

  莱哈脫太太先声明她们俩是无话不谈的知。但涉及细节的时候,她知道的就变得极其有限了。她们第一次在别人家里碰到,以后是莱哈脫太太先去跟那姑娘亲近,以她照例的诚恳的态度,邀她到家里谈谈。她来过两三次,彼此谈过些话。好奇的丽丽费了不少劲才探听到一点儿法国少女的⾝世:她生沉默,你只能零零碎碎把她的话出来。莱哈脫太太只知道她叫做安多纳德·耶南,没有产业,全部的家族只有留在巴黎的一个兄弟,那是她尽心尽力的帮助的。她时时刻刻提到他,唯有在这个题目上她的话才多一些。丽丽·莱哈脫能够得到她的信任,也是因为对于那位既无亲属,又无朋友,孤零零的待在巴黎,寄宿在中学里的年轻人表示同情的缘故。安多纳德为了补助他的学费,才接受这个国外的教席。但两个可怜的孩子不能单独过活,天天都得通信;而信迟到了一点,两人都会神经过敏的着慌。安多纳德老替兄弟担心:他没有勇气把孤独的痛苦蔵起来;每次的诉苦都使安多纳德痛彻心肺;她一想起兄弟的受罪就难过,还常常以为他害着病而不敢告诉她。莱哈脫太太好几次埋怨她这种没有理由的恐怖;她当时听了居然也宽慰了些。——至于安多纳德的家庭,她的景况,她的心事,莱哈脫太太却一无所知。人家一提到这种问题,那姑娘马上惊惶失措,不作声了。她很有学问,似乎早经世故,可是天真而老成,虔敬而没有丝毫妄想。在这儿住在一个既没分寸又不厚道的人家,她很苦闷。——怎么会离开的,莱哈脫太太也弄不大清。人家说是因为她行为不检。安⽇丽加可绝对不信;她敢打赌那是⾎口噴人,唯有这个愚蠢而凶恶的地方才会这样狠毒。可是不管怎么样,总是出了点子,是不是?

  “是的,"克利斯朵夫回答的时候把头低了下去。

  “总而言之她是走了。”

  “她临走跟你说些什么?”

  “啊!"丽丽·莱哈脫说,"真是不运气。我刚巧上科隆去了两天:回来的时候…太晚了!…"她打断了话头对老妈子这么说,因为她把柠檬拿来太晚了,来不及放在她的茶里。

  于是,她拿出真正的德国女子动不动把家庭琐事扯上大题目的脾气,文绉绉的补充了两句:“太晚了,人生遭遇,大多如此…”

  (可不知道她说的是柠檬还是那打断的故事。)

  随后她又接着说:“我回来发见她留给我一个字条,谢谢我帮忙她的地方。她说回巴黎去,可没留下地址。”

  “从此她再没写信给你吗?”

  “没有。”

  克利斯朵夫又看到那张凄凉的脸在黑夜中不见了;那双眼睛刚才只出现了一刹那,就象最后一次隔着车窗望着他的情形。

  法兰西这个谜重新在他心头浮起,更需要解决了。克利斯朵夫老是向莱哈脫太太问长问短,因为她自命为悉那个‮家国‬。她从来没到过法国,可是仍旧能告诉他许多事情。莱哈脫是很爱国的,虽然对法国并不比太太认识得更清楚,心里却充満着成见,看到丽丽对法国表示过分热心的时候,不免揷几句保留的话;而她反更坚持她的主张,莫名片妙的克利斯朵夫又很有把握的替她打边鼓。

  对于他,丽丽·莱哈脫的蔵书比她的回忆更有价值。她搜集了一小部分法语书:有的是学校里的教科书,有的是小说,有的是随便买来的剧本。克利斯朵夫既极想知道而又完全不知道法国的情形,所以一听到莱哈脫说他尽可以拿去看,就喜得象得了宝物似的。

  他先从几本文选,——几本旧的教科书⼊手,那是丽丽或莱哈脫从前上学用的。莱哈脫告诉他,要想在这个完全陌生的文学里头弄出一些头绪,就该先从这些书着手。克利斯朵夫素来尊重比他博学的人的意见,便恭恭敬敬的听了他的话,当晚就开始看了。他第一想把所有的宝物看一个大概。

  他先认识了一大批法国作家,从第一流到不⼊流的都有,尤其是不⼊流的占到绝大多数。他翻了翻诗歌,从拉辛,雨果,到尼凡诺阿,夏伐纳,一共有二十几家。克利斯朵夫在这座森林中失了,便改道走进散文的领域。于是又来了一大批知名与不知名的作家,例如⽪伊松,梅里美,玛德·仑,伏尔泰,卢梭,米尔博,玛萨特等。在这些法国文选中,克利斯朵夫读到德意志帝国的开国宣言;又读到一个叫做弗雷特烈—公斯当·特·罗⽇蒙的作家描写德国人的文字,说:“德国人天生的宜于过精神生活,没有法国人那种轻佻而喧闹的快乐脾气。他们富有灵,感情温婉而深刻,劳作不倦,遇事有恒。他们是世界上最有道德的民族,也是寿命最长的民族。作家人才辈出,美术天赋极⾼。别的民族常以生为法国人英国人西班牙人自豪,德国人却对于全人类都抱着一视同仁的热爱。而且以它位居中欧的地势来说,德国似乎就是人类的心和脑。”

  克利斯朵夫看得累了,又很惊讶,阖上书本想道:“法国人很有度量,可不是強者。”

  他另外拿起一册。那是比较⾼一级的东西,为⾼等学校用的。缪塞在其中占了三页,维克多·杜吕哀占了三十页。拉马丁占了七页,蒂哀占了将近四十页。《熙德》差不多全本都选⼊了(只删去了唐·第爱格和洛特里葛的对⽩,因为太长),朗弗莱因为极力为普鲁士张目而攻击拿破仑一世,所以在选本中所占的地位特别多,他一个人的文字竟超过了十八世纪全部的名作。左拉的小说《崩溃》中所写的一八七○年普法之役法国惨败的情形,被选了很多篇幅。至于蒙丹,拉·洛希夫⾕,拉·吕伊哀,狄德罗,斯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简直一个字都没有。反之,在别本书里所没有的巴斯①加,本书里倒以聊备一格的方式选⼊了;因此克利斯朵夫无意中知道这个十七世纪的扬山尼派信徒"曾经参加巴黎近郊的保·洛阿依阿女子学院…"②——

  ①以上所述,完全证明德国人选的法国文学集轻重倒置,不伦不类。

  ②克利斯朵夫所看到的法国文学选集,一本是《中等学校适用法国文学选读》,温杰拉德编,一九○二年第七版,斯特拉斯堡印行;另一本是《法国文学》,埃里格与其葛合编,丹特林改订,汉堡一九○四年版。——原注

  克利斯朵夫正想把一切都丢开了,他头昏脑,只觉得莫名其妙。他对自己说:“我永远弄不清的了。"他没法整理出一些见解,把书翻来翻去,花了几个钟点,不知道读什么好。他的法语程度原来就不⾼明,而等到他费尽气力把一段文字弄明⽩了,又往往是毫无意义的空话。

  可是这片混沌中间也有些闪铄的光明,击触的刀剑,喑噁叱咤的字眼,昂慷慨的笑声。他从这一次初步的浏览上面慢慢的得到一些印象了,这也许是编者带着偏见的缘故。那些德国的出版家,故意挑选法国人批评法国而推重德国的文章,由法国人自己来指出德国民族的优秀和法国民族的缺点。他们可没想到,在一个象克利斯朵夫那样思想独往独来的人心目中,这种衬托的办法倒反显出法国人自由洒脫的精神,敢于指摘自己,颂扬敌人。法国的史学家米希莱就很恭维普鲁士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朗弗来也颂扬特拉法尔加一役中的英国人,十九世纪的法国陆军部部长夏拉赞美一八一三年代的普鲁士。拿破仑的敌人诋毁拿破仑的时候,还没有一个敢用这种严厉的口吻。便是神圣不可‮犯侵‬的东西,在这些刻薄的嘴里也不能幸免。在路易十四的时代,那些戴假头发的诗人也一样的放肆。莫里哀对什么都不留情。拉封丹对什么都要嘲笑。布瓦洛呵斥贵族。伏尔泰痛骂战争,羞辱宗教,谑弄祖国。伦理学家,作家,写讽刺文章的,骂人文章的,都在嘻笑怒骂上面用功夫。那简直是藐视一切。老实的德国出版家有时为之吓坏了,觉得需要求个良心平安;看到巴斯加把士兵跟厨子,小偷,流氓混为一谈的时候,他们便替巴斯加申辩,在附注里说他要是见到了现代的⾼尚的军队,决不会说这样的话。他们又赞扬莱辛的改作拉封丹的《寓言》,原来是乌鸦受了吹拍而把嘴里的啂饼给狐狸吃了,莱辛却把啂饼改成一块有毒的⾁,使狐狸吃了死掉:“但愿你们永远只吃到毒药,可恶的谄媚的小人!”

  出版家在⾚裸裸的真理前面,好似对着強烈的光一样睁不开眼睛;克利斯朵夫却觉得非常痛快:他是爱光明的。但他看到有些地方也不免吃惊;一个德国人无论怎么样独往独来,总是奉公守法惯的,在他眼里,法国人那种毫无顾忌的放肆,的确有点儿作犯上的意味。而且法国式的挖苦也把他弄糊涂了,他把有些事看得太认真,至于真正否定的话,他倒认为是好笑的怪论。可是诧异也好,吃惊也好,总之他是慢慢的被住了。他不想再整理他的印象,只是随便从这个感想跳到另一个感想,生活不就是这么回事吗?法国小说的轻松快乐的气息:——夏福,赛瞿,大仲马,梅里美诸人的作品,使他非常痛快;而不时还有大⾰命的浓烈耝犷的味道一阵阵从书本中传出。

  快天亮的时候,睡在隔壁屋里的鲁意莎醒来,从克利斯朵夫的门里看见灯还没熄。她敲着墙壁,问他是不是病了。一张椅子倒在地板上;她的房门忽然给打开了:克利斯朵夫穿着衬⾐,一手拿着蜡烛,一手拿着书本出现了,做着庄严而滑稽的‮势姿‬。鲁意莎吓得从上坐起,以为他疯了。他哈哈大笑,舞动着蜡烛,念着莫里哀剧本中的一段台词。他一句没念完又噗哧笑了出来,坐在⺟亲脚下气;烛光在他手里摇晃。这时鲁意莎才放了心,好意的嘀咕道:“什么事呀?什么事呀?还不‮觉睡‬去!…可怜的孩子,难道你真的发疯了吗?”

  他照旧疯疯癫癫的说:“你得听听这个!”

  他说着坐在她头,把那出戏从头再念起来。他仿佛看到了⾼丽纳,听到她那种夸张的声调。鲁意莎拦着他,嚷着:“去罢!去罢!你要着凉了。讨厌!让我‮觉睡‬!”

  他还是不动声⾊的念着,装着浮夸的声音,舞动着手臂,把自己笑倒了,他问⺟亲是不是妙极。鲁意莎翻过⾝去钻在被窝里,掩着耳朵说:“别跟我起腻!…”

  可是听到他笑,她也暗暗的笑了。终于她不作声了。克利斯朵夫念完了一幕,再三追问她意见而得不到回答的时候,俯下⾝子一看,原来她已经睡了。于是他微微笑着,吻了吻她的头发,悄悄的回到自己房里去了。

  他又回到莱哈脫家去找书。所有那些七八糟的东西都给他呑了下去。他多么想爱那个⾼丽纳与无名女郞的‮家国‬,他心中那么丰富的热情找到了发怈的机会。便是第二流的作品,也有片言只语使他呼昅到自由的气息。他还加以夸张,尤其在満口赞成他的莱哈脫太太前面。她虽是毫无知识,也故意要把法国文化跟德国文化作对比,拿法国来庒倒德国,一边是气气丈夫,一边因为在这个小城里闷死了,借此发发牢

  莱哈脫听了大为不平。他除掉本行的学科以外,其余的知识只限于在学校里得来的一些。在他看来,法国人在实际事务上很聪明,很灵巧,很和气,会说话,但不免轻佻,好生气,傲慢,一点都不严肃,没有強烈的感情,谈不到真诚,——那是一个没有音乐,没有哲学,没有诗歌(除掉布瓦洛,贝朗瑞,⾼贝以外)的民族,是一个虚浮,轻狂,夸大,猥的民族。他觉得贬斥拉丁民族不道德的字眼简直不够用;因为没有更适当的名词,他便老是提到轻佻两个字,这在他的嘴里,象在大多数德国人嘴里一样,有种特别不好的意思。临了他又搬出颂扬德国民族的老调,——说德国人是道德的民族(据赫尔德说,这就是跟别的民族大不相同的地方),——忠实的民族(其中包括真诚、忠实、义气、正直等等的意思),——卓越的民族(象费希特说的),——还有德国人的力,那是一切正义一切真理的象征,——德国人的思想,——德国人的豪慡,——德国人的语言,世界上唯一有特⾊的语言,和种族一样保持得那么纯粹的,——德国的女子,德国的美酒,德国的歌曲,…"德国,德国,在全世界德国都是⾼于一切!”

  克利斯朵夫表示不服。莱哈脫太太跟着哄笑。他们三个一起直着嗓子大叫大嚷,但还是很投机,因为他们知道彼此都是真正的德国人。

  克利斯朵夫常常到这对新朋友家里去谈天,吃饭,和他们一起散步。丽丽·莱哈脫很宠他,替他做些很好的饭菜,很⾼兴能借此机会満⾜一下她自己的食。她在感情方面和烹调方面都体贴得不得了。庆祝克利斯朵夫生⽇的时候,她特意做了一块蛋糕,四周揷着二十支蜡烛,‮央中‬用糖浇成一个希腊装束的肖像,手里抱着一束花,代表伊芙琴尼亚。克利斯朵夫虽然嘴里反对德国人,骨子里是十⾜地道的德国人,对她那股真情的不大⾼雅的表现大为感动。

  至诚的莱哈脫夫妇还会想出更细腻的方法来证明他们的友情。只认识几个音符的莱哈脫,听了太太的主意,买了克利斯朵夫的二十本歌集,——(这是那出版家卖出的第一批货),——分送给他各地教育界方面的人;他又教人寄了一部分给来比锡和柏林两地的书铺,那是他为了编教科书而有往来的。这种瞒着克利斯朵夫所做的又动人又笨拙的推销工作,暂时也并没一点儿效果。分散出去的歌集似乎不容易打出路来:没有一个人提到它。莱哈脫夫妇眼看社会这样冷淡非常伤心,觉得幸而没有把他们的举动告诉克利斯朵夫;否则非但不能使他安慰,反而要加增他的痛苦。可是实际上什么都不会⽩费的,人生就不少这样的例子;任何努力决不落空。可能多少年的杳无音讯;忽然有一天你会发觉你的思想已经有了影响。克利斯朵夫的歌集就是这样的迈着小步,踏进了少数人士的心坎,他们孤零零的待在內地,或是因为胆小,或是因为打不起精神而没有对他说出他们的感想。

  只有一个人写信给他。在莱哈脫把集子寄出了三个月以后,克利斯朵夫收到一封客气的,热烈的,表示写的人非常感动的信,用的是老式的体裁,发信的地方是图林邦的一个小城,署名是大学教授兼音乐导师彼得·苏兹博士。

  那真使克利斯朵夫愉快极了,但他在莱哈脫家把搁在口袋里忘了好几天的信拆开来的时候,莱哈脫夫妇比他更愉快。他们一同看信。莱哈脫夫妇彼此丢着眼⾊,克利斯朵夫并没注意。他当时満面舂风,可是莱哈脫发见他把信念到一半忽而沉下脸来,停住了。

  “嗯,⼲吗你不念下去了?"他问克利斯朵夫。

  克利斯朵夫把信望桌上一扔,愤愤的说:“嘿!岂有此理!”

  “怎么啦?”

  “你去看吧!”

  他背对着桌子,站在一边生气了。

  莱哈脫和太太一起念着,看来看去全是些佩服到五体投地的话。

  “怎么回事?我看不出呀…”

  “你看不出?你看不出?…"克利斯朵夫嚷着,拿起信来送到他眼前,"难道你不识字吗?你没看出他也是个拉姆斯吗?”

  莱哈脫这才注意到:那位音乐导师的信里有一句话把克利斯朵夫的歌比之于拉姆斯的歌。克利斯朵夫叹道:“嘿!朋友!我终算找到了一个朋友…可是刚找到就失掉了!”

  人家把他跟拉姆斯相比,他气死了。以他的脾气,他竟会马上写一封莽撞的复信去;最多在考虑之下,以为置之不理是最世故最客气的办法了。幸而莱哈脫一边笑他的生气,一边拦着他,不让他再胡闹。他们劝他写一封道谢的信。但这封信因为是不乐意写的,所以很冷淡很勉強。彼得·苏兹的热心可并不因之动摇,又写了两三封非常亲热的信来。克利斯朵夫对书翰一道素来不大⾼明;虽然感于对方的真诚而有点儿回心转意,他还是让他们的通信中断了。结果苏兹也没消息了。克利斯朵夫也忘了这件事。

  现在他每天都看到莱哈脫夫妇,往往一天还看到好几次。晚上,他们差不多老在一起。孤独了一天之后,他‮理生‬上需要说些话,把心里想到的一起倒出来,不管人家懂不懂,也需要嘻嘻哈哈笑一阵,不问笑得有理无理,他需要发怈,需要松动一下。

  他弄点音乐给他们听:因为没有别的方法对他们表示感,便几小时的坐在钢琴前面弹奏。莱哈脫太太完全不懂音乐,好不容易的庒着自己,才不至于打呵欠;但因为她喜克利斯朵夫,也就装做很有‮趣兴‬。莱哈脫虽然并不更懂,可对于某些音乐有种‮理生‬上的反应;那时他会受到剧烈的感动,甚至于眼泪都冒上来;他自己认为这种表示简直是胡闹。别的时候,可就毫无影响:他只听见一起喧闹的声音。一般而论,他为之感动的往往是作品中最平凡的部分,最无意义的段落。夫俩自命为了解克利斯朵夫;克利斯朵夫也很愿意这么相信。当然他常常存着俏⽪的心跟他们开玩笑,弹些毫无价值的杂曲,教他们以为是他作的。等到他们大捧特捧的称赞完了,他才说出他的恶作剧。于是他们提防了;从此以后,只要他用着莫测⾼深的神气奏一个曲子,他们就疑心他又来捣鬼,便尽量加以批评。克利斯朵夫听任他们说,附和他们,说这种音乐的确不值一文,随后忽然哈哈大笑:“哎,混蛋!你们说得一点不错!…这是我作的呀!”

  他因为耍弄了他们而乐死了。莱哈脫太太有点儿生气,过来把他轻轻的打一下;但他那种天真的傻笑使他们也跟着笑起来。他们决不以为自己是不会错的。既然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他们就决定以后丽丽·莱哈脫永远管批评,她的丈夫永远管恭维:这样,他们可以有把握两人之中必有一个能合乎克利斯朵夫的意思了。

  在他们眼里,克利斯朵夫的可爱倒并不在于他是音乐家,而是因为他忠厚老实,有点疯癫,可是诚恳,有朝气。人家说他的坏话反而增加他们对他的好感:他们象他一样给小城里的空气闪得发慌,也象他一样的直慡,凡事要凭自己的头脑判断,所以他们拿他看做一个不懂世故的大孩子,吃了坦⽩的亏。

  克利斯朵夫对两位新朋友并不抱什么幻想;他想到他们不了解——永远不能了解自己最深刻的一方面,觉得不胜怅惘。但他缺乏友谊而极需要友谊,所以他们能多少喜他已经使他感不尽了。最近一年的经验告诉他不能再苛求。要是在两年以前,他决没有这种耐。他想起对待可厌而善良的于莱一家多么严厉,不噤又后悔又好笑。哦!他尽然学乖了!…他叹了口气,心里对自己说:“可是能有多久呢?"想到这个,他笑了笑,同时也觉得安慰了。

  他多希望能有个朋友,一个懂得他而和他心心相印的朋友;可是他虽然年轻,对于社会已经有相当的经验,知道这种心愿是最不容易实现的,而他亦不能希求比以前的真正的艺术家更幸福。这一类的人的历史,他已经知道了一点。莱哈脫的蔵书中,有一部分使他认识了十七世纪德国音乐家的艰苦的经历。那时战频仍,疫疠流行,家破国亡,整个民族受着异族的‮躏蹂‬,心灰意懒,既没有奋斗的勇气,对任何东西也没有‮趣兴‬,只希望早死以求安息;在这样的环境中,①伟大的心灵——特别是英勇的许茨,——始终不懈的趱奔②着他的前程。克利斯朵夫想道:“看了这种榜样,谁还有抱怨的权利?他们没有群众,没有前途,只为了自己和上帝而写作。今天写的明天也许就会毁掉,可是他们继续写着;他们并不丧气,什么都不能动摇他们乐天的心情。他们只要能歌唱就満⾜了,只要能活着,能挣口苦饭,能把他们的思想在艺术上表现出来,找到两三个既不是艺术家,也不能了解他们的老实人真心的爱他们:除此以外对人生也就不再要求什么。——而他克利斯朵夫,怎么敢比他们更苛求呢?人生有个最低限度的幸福可以希冀,但谁也没权利存什么奢望:你想多要一点幸福,就得由你自个儿去创造,可不能向人家要求。”——

  ①十七世纪正是三十年战争(1618—1648)的时代,⽇耳曼各邦的政治情形极为混

  ②许茨(1585—1672)在音乐史上被称为德国音乐的始祖

  想到这些,他心平气和了,更喜那对老实的莱哈脫夫妇了。他万万没想到连这点儿最后的友情也得被人剥夺。

  他没想到內地人的恶毒。他们的仇恨,因为是没有目标的,所以更消不掉。真有名目的仇恨,一朝达到了目的,恨意就会慢慢的解淡。但为了无聊而作恶的人是永远不肯罢休的;因为他们永远无聊。而克利斯朵夫便成了他们消闲的牺牲起。他固然被打倒了,但居然没有垂头丧气的表现。他固然不再⿇烦人,但也不把人家放在心上。他一无所求,人家对他毫无办法。他和他的新朋友在一起很快活,全不理会旁人对他作何感想,有何议论。这种情形教人看了有气。而莱哈脫太太教人更气。她不顾全城的清议而公然结克利斯朵夫,就是和她平⽇的态度一样有心触犯舆论。丽丽·莱哈脫对人对事都没有惹是招非的意思;她不过独行其是,不问旁人的意见罢了。但这一点就是最可恶的挑衅。

  大家暗中留神他们的行动。他们却毫不提防。克利斯朵夫是放肆惯的,莱哈脫太太是糊里糊涂的,他们一同出去的时候,或是晚上靠在台上谈笑的时候,都不知道顾忌。他们在举动方面非常亲热,不知不觉给了人造谣生事的材料。

  一天早上,克利斯朵夫接到一封匿名信,卑鄙龌龊的说他是莱哈脫太太的情夫。他看着愣住了。他连跟她‮情调‬打趣的念头都从来没有;他太方正了,对奷象清教徒一样的痛恨,甚至想到这种事就受不了。欺侮朋友的子在他眼中是罪大恶极的行为;而对丽丽·莱哈脫,他尤岂不可能犯这个罪:她长得一点儿不美,凭什么会引起他的热情呢?

  他又羞又难堪的去看他的朋友,发觉他们也一样的局促不安。他们也每人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不敢说出来;三个人暗中互相留神,同时也留神自己,不敢随便有所动作,也不敢说话,慌慌张张的闹得很僵。要是丽丽·莱哈脫一时恢复了天真的本,嘻嘻哈哈,胡说道的时候,她的丈夫或者克利斯朵夫会突然瞪她一眼,使她愣了一愣,马上想起匿名信的事而慌起来;克利斯朵夫和莱哈脫也跟着慌了。各人都在心里想:“他们知道没有?”

  他们彼此不露一点口风,竭力想过着从前一样的生活。

  然而匿名信继续不断的来,而且措辞越来越下流,使他们不堪,屈辱得没法忍受。他们收到了就各自躲在一边,没有勇气原封不动的扔在火里,偏偏手指颤危危的拆开来,心惊⾁跳的展开信纸,而一读到那些怕读到的字句,题目相同而內容略有变化的辱骂,——存心捣的人所造的荒唐无稽的谣言,都悄悄的哭了。他们想来想去也猜不出谁在那里跟他们绕不休。

  有一天,莱哈脫太太痛苦得忍不住了,把她所受的‮害迫‬告诉了丈夫;而他也含着泪说他受着同样的痛苦。要不要告诉克利斯朵夫呢?他们不敢。可是总得通知他,要他谨慎一些才好。——莱哈脫太太红着脸才说了几个字,就大为奇怪的发觉,克利斯朵夫也一样的收到那些匿名信。人心险毒到这种死不放松的田地,使他们怕起来了。莱哈脫太太以为全城的人都在损他们。但他们非但不互相支持,反而都怈了气。他们不知道怎办。克利斯朵夫说要去砍掉那个人的脑袋。——但那个人是谁呢?而且也只能替造谣的人多添些资料…把那些信给‮察警‬署罢,那更要把谣言传布出去…假作痴呆又不可能了。他们的友谊已经受了影响。莱哈脫绝对相信太太和克利斯朵夫都是正人君子,可也不由自主的要猜疑了。他觉得这种猜疑是可聇的,荒唐的;他有心让太太和克利斯朵夫单独在一块儿。但他痛苦不堪;而丽丽也看得很明⽩。

  在她那方面,情形可更糟。她和克利斯朵夫一样,从来没想到什么‮情调‬。然而那些谣言暗示她一种可笑的念头,以为克利斯朵夫也许真的爱着她;虽然他连一点儿表示都没有,她认为至少应当防卫一下,当然不是言语之间有什么明⽩的表示,而是用一些笨拙的方法;克利斯朵夫先还不懂,等到明⽩了,他可气坏了。那太胡闹了!说他会爱上这个又丑又平凡的小布尔乔亚!…而她竟相信这回事!…而他又没法辩⽩,没法对她和她的丈夫说:“得了罢!你们放心!决没有这种危险的!…”

  不,他不能得罪这一对好人。并且他觉得:她怕给他爱上,骨子里就因为她有点儿爱他的缘故;而这种荒唐的传奇式的念头,的确是那些匿名信种下的

  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那么僵,那么难堪,继续不下去了。丽丽·莱哈脫只有嘴巴強,而没有坚強的格,对着当地人士的险没了主意。他们想出种种借口来避不见面,什么“莱哈脫太太不舒服…莱哈脫有事…他们上外埠去待几天…"等等,都是些笨拙的谎话,常常无意之中露出破绽来。

  克利斯朵夫可比较痛快,他说:“咱们分手罢,可怜的朋友们!咱们都不够強。”

  莱哈脫夫妇一起哭了。——但决绝之后,他们的确松了口气。

  城里的人大可得意了。这一回克利斯朵夫的确是孤独了。大家剥夺了他最后呼昅到的一口气;——这口气便是温情,不论怎么淡薄,但少了它一个人的心就不能活的——  wWW.bWoXs.cOm
上一章   约翰·克里斯朵夫   下一章 ( → )
我的大学德伯家的苔丝瓦尔登湖我弥留之际假如给我三天海底两万里希区柯克悬念福尔摩斯探案麦田守望者呼啸山庄
福利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在线阅读由罗曼·罗兰提供,限制级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结局在线阅读,被窝网提供福利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经典观看在线下载,大神作品齐聚被窝,最新章节每日更新。